关于春节回家习俗的随笔:回家

2022-04-26 17:35: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春节回家习俗的随笔:回家》,欢迎阅读!
回家,习俗,随笔,春节,关于

关于春节回家习俗的随笔:回家



中国人对家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每到春节,这种感情就越发浓烈。回家,一个多么温暖的名词。一个人或者几十个人回家不足为奇,而上千万甚至几千万的人同时回家,才算得上奇观。在中国,这样的奇观每年都会发生一次。

家是遮风挡雨的地方,家是团聚栖息的港湾,家可以包容一个人的错,家可以修复一颗破碎的心。《说文解字》对家是这样理解的:“宀为屋也”“豕为猪也”,两字合写为“家”。传说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为了防止野兽的侵袭,像鸟一样在树上“架木为巢”。后来,树上的环境渐渐不适应人居住。祖先们便想了一个办法,在地上劈木盖屋。房子分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与住树上区别不大,下面用来饲养他们驯服的一种叫猪的野兽,有这种“野兽”在,其他野兽也不会来袭扰。所以“家”的本义有两种,一种是“人的住所”一种是“猪圈”。后来几经演变,“家”的“猪圈”这一含义消失了,“人的住所”这个含义却保留了下来。在农村,特别是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可以说,凡是有人家的地方,就有猪圈。这可能就是家的含义对后世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于春节,不仅在中国大陆,凡是有华人的地方,都有一种传统文化的骄傲与自豪。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有不同之处。年起源于一个传说,而春节起源于一部历法。很久很久

1




以前,有一只叫“年”的怪兽,以人肉为食,凶猛异常。它平时躺在山洞里睡大觉,每到腊月三十,便挨村挨户寻找食物,但凡见到人类,便一口食之。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照例出来寻找食物。它来到第一个村庄,恰好遇到两个牧童在比赛甩牛鞭子,“啪啪啪”的鞭声如雷贯耳,“年”吓得望风而逃。它又来到第二个村庄,恰巧看见一件大红衣裳刺得它睁不开眼睛,“年”吓得掉头逃跑。它又来到第三个村庄,这时天色已晚,“年”来到一户人家,只见屋内灯火烁烁生辉,刺得它头昏脑涨,再不敢向前,只好又夹着尾巴溜走了。由此人们推断,“年”怕响、怕红、怕光,于是想到了抵御它的方法,到了腊月三十,放鞭炮、穿大红新衣裳、挂灯笼,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过年的习俗。而春节源于西汉武帝时期阆中人落下闳主持编写的《太初历》《太初历》改过去以十月为岁首,确立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的历日制度,使正月初一为一年之始,十二月底为岁末。确定了岁首,春节由此开始,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由来已久的习俗。无论多远多远的距离,也无论多么多么的拥堵,都阻挡不了游子回家的脚步和思乡之情。几年,为求一张回家的火车票,售票窗口排起了几十米的“长龙”有人提着小板凳打持久战,更夸张的拉起帐篷安营扎寨。后来,有人几十人、几百人骑着摩托车回家过年,浩浩荡荡,好不壮观。也有骑着单车,孤孤单单行进在千里迢迢的回家路上。还有的背着行囊和帐篷,用脚步丈量着回家的路程。

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回到家里:他们在家

2




里只能呆上十来天,有的或者更短,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大费周章。但在中国人眼里,这十几天就是一年。当他们踏上故土,闻到故乡泥土独特的芬芳,一切的疲惫与艰辛、委屈与辛酸,都在这一瞬间化为对父母的一声问候,对妻子的一句安慰,对子女的一种关怀。不能理解这种情怀的人,不知道离别之痛苦;不能感怀这种心情的人,不知道思念之急切。

回吧,让家更近,让游子的心贴紧故乡的每一寸泥土。 本文作者: 谭光红(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1f003a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