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到梵净山自驾游最佳路线

2022-06-18 05:40: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庆到梵净山自驾游最佳路线》,欢迎阅读!
梵净山,重庆,自驾游,路线,最佳

重庆到梵净山自驾游最佳路线

重庆市

进入人民路,行驶850 请直行,进入北区路,行驶400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江南大道,行驶5.6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江南立交桥,行驶380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海峡路,行驶1.6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江南立交,行驶240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内环快速,行驶17.3公里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包茂高速,行驶500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兰海高速,行驶202.2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兰海高速到遵绥高速,行驶350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遵绥高速,行驶29.8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从遵绥高速到杭瑞高速,行驶260 靠左前方行驶,进入杭瑞高速,行驶187.7公里 靠右前方行驶,进入X585,行驶24.1公里 右转,进入X549,行驶5.0公里 梵净山

梵净山位于中国贵州铜仁地区的印江县、江口县、松桃县交界处,为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494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1982年被联合国列为一级世界生态保护区。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比如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目的地。

梵净山,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梵净山蘑菇石圈保护区网”成员。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区西面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567方公里。 梵净山,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坡陡谷深,群峰高耸;溪流纵横,飞瀑悬泻;


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典籍上考证,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

“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 梵净山是中国西南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当时,唐政府已在梵净山西麓设立“思邛县”唐开元四年<716>设,今贵州印江县。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因唐“思邛县”而得名,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

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因其三峰高耸,脉分九支,故称“九龙山”。又因金顶孤峰突起,形如饭甑,故称“饭甑山”。又因明代该山佛教兴盛,寺刹林立,为梵天净土,故名“梵净山”,俗称“大佛山”、“大灵山”。

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因朗月之夜,人影映于老金顶崖壁之上,如镜一般,称“石镜”或“月镜”;相传八月十五日子时,万国九州之影悉现于石镜中,故称“月镜山”陈鼎《黔游记》,康熙十年,1672年。又因新金顶超然卓立,故又称“卓山”。康熙年《贵州通志》云:“梵净山一名月镜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迹……黔中胜概,无逾于此;访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现在,该山正式名称为“梵净山”,而“饭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传于民间。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02a01f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0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