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滨遗老传(苏辙)原文

2022-03-30 05:5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颍滨遗老传(苏辙)原文》,欢迎阅读!
苏辙,遗老,原文

颍滨遗老传(苏辙)原文



颍滨遗老传(苏辙)原文及 原文: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仁宗亲策之于廷。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辙自谓必见黜。然考官司马君实第以三等,范仁难之。蔡君谟曰: 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 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谓黜之。上不许,曰: 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 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官。

是时先君被命修《礼书》而兄子瞻出签书凤翔判官,傍无侍子。辙乃奏乞养亲。三年,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逾年,先君捐馆舍。及除丧,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辙以书言事,即日召对延和殿。时王介甫新得幸,以执政领三司条例。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

六年春,诏除右丞,辙上言: 臣幼与兄轼同受业先臣,薄佑早孤。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适亦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改翰林承旨。臣之私意,尤不遑安,况兄文学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避亲,只乞寝臣新命,得与兄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 不听。

逾年迁门下侍郎。时吕微仲与刘莘老为左右相。微仲直而暗,莘

1




老曲意事之,事皆决于微仲。惟进退士大夫,莘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辙居其间,迹危甚。莘老昔为中司,台中旧僚,多为之用,前后非意见攻。宣仁后觉之,莘老以罪去。

杜门复理旧学,于是《》《春秋传》《解》《古史》四书皆成。尝抚卷而叹,自谓得圣贤之遗意。缮书而藏之,顾谓诸子: 今世已矣,后有达者,必有取焉耳。 家本眉,贫不能归,先君之葬在眉山之东,昔尝约祔于其廋,虽远不忍负也,以是累诸子矣。予居颍州六年,岁在丙戌,秋九月,阅箧中旧书,得平生所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颍滨遗老传》,凡万余言。已而自笑曰: 此世间得失耳,何足以语达人哉!

(节选自苏辙《颍滨遗老传》 译文:

颍滨遗老姓苏,名字叫辙,字子由。十九岁时考中进士科,开始担任官职。二十三岁时被推举参加 直言 考试,宋仁宗亲自到朝廷主持策问考试。当时仁宗年纪大了,对政事的辛劳感到疲倦。苏辙趁着皇帝的询问,尽力去论说政事的得失。策问试卷送上后,苏辙自己认为一定会被罢官。可是考官司马先把他的策问放在三等,范景仁感到为难。蔡君谟说: 我是三司使。我这个财政长官不敢说这样的话,我感到惭愧而不敢有怨。 只有考官胡武平认为苏辙对皇上不恭敬,要求罢免苏辙。皇上没有答应,并说: 我用 直言 考试来求得人才,却又因为他直言敢谏而抛弃他,天下人会怎么说我呢? 宰相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任命他担任商州军事推官。

2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1134e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8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