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缘骨

2022-03-28 02:45: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椎缘骨》,欢迎阅读!
椎缘骨

椎缘骨

椎缘骨vertebral anterior marginal cartilage node)在腰椎影像检查中经常会遇到,多见于椎体前上角,次为前下角,偶见于后上角,罕有发生于椎体侧缘者。发病机制学说不一,包括外伤、永存骨骺及椎间盘突出等学说。以后者最多见,椎体软骨板和(或)椎体骨骺交界处存在薄弱区,在异常外力的作用下诱发髓核突出,使得椎体骨骺与椎体分离,形成三角形骨块。椎体中的称“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称软骨结节。好发于青少年,因青少年时期的软骨板与椎体融合不牢,在受到异常挤压时容易折裂,其破裂的软骨板症状较轻或未得到及时治疗者,则在异位与椎体融合,形成前移的水平骨赘,而破裂区则遗有裂隙为髓核组织充填。最常见于L4L5的前上缘。侧位片上见椎体前上(下)角小不一的三角形骨块,与椎体缺损区相对应,周边硬化如皮质,内为松质,形成假关节状。CT示椎体前部局限性骨质缺损,游离骨块位于缺损区前方,边缘硬化,周围无软组织改变,有时缺损区见软组织密度影,为突出的椎间盘。MRI示游离的骨块呈长T1T2信号,游离骨块与椎体间缺损区与同层椎间盘等信号。回顾分析吉大三院22椎缘骨患者影像学资料,均符合上述表现。椎缘骨依据好发部位、三角形骨块,与椎体间有等距的透亮间隔并伴有硬化边缘或硬化带,一般不难诊断。需与下列几病变鉴别:(1)椎体前缘骨折:常有急性外伤史,椎体后缘骨块与椎体骨质缺损相吻合,无硬化带,CT MRI可见周围软组织损伤征象,MRI还可发现骨水肿征象。(2 骨质破坏:密度长不均匀,边缘不规则,周围无硬化带。(3)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与椎体紧密相连,密度较高,高密度中不含软组织密度影。(4)板间骨(骨隙骨):为椎间韧带的钙化影,呈等腰三角形(侧位片),位于椎间隙前缘的正中,底与椎体前缘平齐,尖向内指向椎间盘,两相邻椎角完整。此外,尚需与青年脊柱后突(休门氏病)、强直性脊柱炎和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TD)等相鉴别。此类疾病多多椎体或全部脊椎广泛发病,累计椎体前端上下角,与本病绝大多单一椎体受累不同。STD只有男性发病,椎体普遍变扁并有驼峰表现,椎间隙均变窄等,与本病常单发,椎间盘无改变不同[14]。

讨论:此病常见,影像学征象较典型,但病名不统一,又称椎体前缘软骨结节、椎体前缘骨、边缘骨、椎体边缘体、椎体离断

1 / 2下载文档可编辑


症、永存骨骺、骨隙骨及椎角离断体等,现在文献中常用的称谓是“椎缘骨”,初学者一般对此病认识不足,注意在外伤病人时不要误诊骨折,如果与骨折难鉴别时,建议用椎体离断症或椎角离断体,把外伤形成的游离骨块也包进来了。另外,通过提高影像检查质量、及时复查及密切结合临床情况,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2 / 2下载文档可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176ff5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