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2

2022-04-30 09:11:0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2》,欢迎阅读!
提问,课堂,语文,有效性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四川省广汉市向阳广兴小学 冯祖蓉



课堂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艺术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课堂教学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

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它主要是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

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实效性。精妙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轻松地帮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之中,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而且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教育课程改革突飞猛进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应逐步趋向准确简洁、目标性、有效性强。然而,在我们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并非所有的提问都经过精心设计,具有目标性和诱发思维性,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1、提问浅显随意,没有价值问题没有一定目的性,或者达不到一个目的,往往是为一些套话而问,随意而问,看似学生都会回答,实则没学会什么。2、提问太深奥,难度大,学生摸不着头脑教师脱离实际,过高地估计学生的能力,设计的问题偏难,如此提问,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长此以往还可能挫伤学生积极性,使之形成抑郁自卑性格 3、问题指向不明,莫凌两可。对于老师的提问,学生如坠云雾,一脸茫然。是学生真的都笨吗?并非是。是因为老师的问题指向不明,过于笼统或虚化,让学生无从回答。 4、问题带偏向性。教师的提问往往具有偏向性,只要求优生来回答,不利于后进生思维的发展,也极大地挫伤了后进生参与的积极性。

那么如何才能使所提问题学生乐于思考,积极回答,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围绕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积极探索,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看法:

一、设计提问要切合实际,能突破课文的重难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提出切合实际情况的问题,才能与学生的思维接轨,才能取得教学主动权。如讲三年级下期的古诗《乡村四月》一课时,


我这样提问:我们乡村的四月里有些什么样的景色呢?学生处在农村,会争先恐后地来回答,然后我相机提出本课要达到教学目标的问题,作者的家乡在四月里有什么特点呢?带着问题学习古诗,又问写出了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引领学生积极去关注身边的现实生活,这样就会更深入地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师不仅要熟悉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应认真专钻研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精心地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我在每上一课前,都会在深钻教材后用备课本写下自己的教学思路,应该提出哪些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如在教六年级上册课文《詹天佑》时,我首先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来提问,先提出詹天佑是什么人?课文通过什么事来表现他杰出和爱国?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什么?课文从哪到是在介绍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讨论完这几个问题后,学生也掌握了作者先概括后具体的学作方法了。再问从课文的那些描写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呢?这样的提问始终围绕着课文的中心和重点,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学习课文,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就很强了,既能突出课文的重点,又能突破课文的难点,效果也非常理想。



二、设计提问难易适度,浅中有深,能激发兴趣。

课堂提的问题太简单,不利于学生开动脑筋,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也达不到教学目标,问题太难,学生摸不着头脑,找不到成功感,只有浅中有深、难易适度的问题,学生才善于去挑战,获得成功后才会增强学习的信心,促进能力的提高。如在教六年级课文《唯一的听众》时,提问唯一是什么意思?听众什么是意思?唯一的听众课文指的是谁?他是一位什么人?“我”是怎样知到的?后来“我”每一次演出时会想起谁呢?这些问题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都过于简单,不需要学生动脑就能回答,不利于学生去细细品读课文,不利于学生去积极思考、探索、深挖句子的含义。如果在提问中增加一些难度,如读了课题《唯一的听众》,你最想问什么?,唯一的听众指的是谁?唯一的听众她为“我”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对“我”的帮助是什么?为什么“我”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出时,“我”只想起老妇人这位唯一的听众?带着这几个问题去学习课文,学生会积极的动脑去思考,对课文内容也会细细地深读,并能深深地去体会老妇人对我说的每一句话其实都是在鼓励我,催我上进,老妇人的每个动作都是让不要懊恼灰心,是在给勇气和力量,课文就是通过对老人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表现她乐于助人、鼓励年轻人成才的高尚品质,达到教学目标。

三、设计提问要面向全体,要循序渐进、调动学习的欲望。 每个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素养都会参差不起,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问题时,就应该根据学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提问做到面向全体,循序渐进,问题步步深入,富有启发性,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机会回答得出来。另外,提问的内容也要新颖别致,对学生熟知的内容,提问的形式要不断变化,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六年级上册课文《彩色的翅膀》时,上课时老师就问,你们从课题知道了什么?很多学生会不知该怎么说,因为问题跳跃太大,还没理解课文就奔主题,对学生是种打击。如果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先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读了课文都会说得出,然后再问战士小高为什么要把昆虫带到宝石岛上?学生可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再问宝石岛现在的条件怎样呢?从文中哪里可以开出来?昆虫和瓜果蔬菜的收获有什么关系呢?没有昆虫到岛上时战士们是怎样种出西瓜的?今后有了昆虫后岛上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小高赞美昆虫会爱海岛在表白什么?这些问题层层展开、循序渐进,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起到调动他们去积极思考的作用,主动发言,找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调动学习的欲望。




四,设计提问态度真诚,做到尊重学生, 要有鼓励性。

对于老师的提问,不同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学生回答出来的结果肯定会不一样,无论答案怎样,教师都应该满腔热情地做出公正的评价,只要言之有理,对于不同的理解,老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比如; 六年级下册课文 《顶碗少年》中,老师问,同学们对“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水,他有些不知所措。”这句话有什么体会呢?学生会说:体会到少年很紧张,因为他脸上全是汗水;少年很害怕,不知该怎么办了,因为这是他的第二次失败了;少年觉得太丢脸了,因为台下座无虚席,还有许多外国的观众;少年已没有再表演的信心和勇气,已灰心丧气了;表演的难度的确太大了,少年表演的水平不够……只要学生说得出理由,就表明他是动了脑筋的,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当一位矮小结实的老者走上台来低声对少年说了一句什么后,少年重新镇定下来,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老师会问,老者对少年说些什么话呢?学生可以根据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想象,即使是毫无道理的理解,老师也不能生气的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应该耐心细仔地启发和引导。另外老师在提问时,还要做到态度诚恳,语气和教态要有亲和力,以鼓励的眼神和亲切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学生。这样,学生特别是中差生就不会有畏惧感,才会抛弃思想顾虑,在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会轻松地走进老师的思路,和老师同学共同去探讨学习。

五、设计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说真话、抒真情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样根据学生的体验来设计出的问题,不仅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当然情境问题不能过大,不能过宽泛,不然会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要做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课文《中彩那天》时,创设情境,提问:假如自己中彩了会是什么感受?会怎么想?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假如自己中奖的彩票是帮别人买的,别人却不知道中奖了,你会怎么想呢,会怎么做呢?《中奖那天》中的父亲得到那辆汽车后能经过道德抉择把汽车还给库伯,你感受出什么?这些问题让学生融入课文,就象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有话就说,并且会大胆地说出真话自己的真实感受,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斗争,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并从中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教学目标。

六,设计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不可取代的意义。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设计提问,如果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的讨论,这样相互诱导,相互激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教学六年级课文《穷人》后,让学生在开合理的想象,先讨论孩子们今后的命运会怎样?有的说孩子们长大后和父亲一起打鱼维持生活,有的说有的饿死了,还有的说,他们遇到有钱人的帮助,住上了楼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接着马上有同学纷纷讨论开来反驳到,沙皇统治时期的穷人命运永远都是悲惨的,不可能过上好日子,我趁此机会,马上引导,同学们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展开想象,一定要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或者生活环境,这样的创新思维才切实有效。

设计的提问对培养学生的能力也很重要,不光教会了知识,还要教会会运用知识。如课文《山中访友》,教学时问道:作者来到树林把自己联想成什么呢?假如作者来到池塘边、稻田边、花园里又会把自己联想成什么呢?作者还会来到哪里呢?在教学和朋友打招呼这一段时,老师引导作者还会和那些朋打招呼呢?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模仿文中的写法写一段话,这样的练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21481e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