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李凭箜篌引》教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22-09-11 18:11: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6李凭箜篌引》教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欢迎阅读!
鲁人,箜篌,选读,宋词,选修

高中语文6李凭箜篌引》教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李凭箜篌引》

一、本课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以实写虚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作者感伤身世、缘琴而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的内容、艺术特色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诗中以作者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超越感官经验的综合性体验。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预习 ()作者介绍:

李贺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传说他每次出门,跟随的书僮身上总背一只锦囊,他边走边吟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放进囊中,归来时再补足成篇。他的诗歌继承《楚辞》和乐府民歌的传统而有所创新,在诗歌的形式、意境、比喻、语言等方面不落前人窠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优秀作品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老夫采玉歌》等。名句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黑云压城城欲摧”“桃花乱落如红雨”等,为后世所传颂。 五、授课过程

1、我们先替李凭设计一张演奏会海报,画面上应有什么?

明确:时间:高秋(高秋”一语,除了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秋高气爽”的意思(写出了演奏环境)“深秋”暮秋”之类相比,更富含蕴。 ) 地点:中国 晚唐 (篌演奏技艺到唐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演奏者:李凭: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她精湛的技艺受到了诗人们的热情赞赏,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所以李贺才用他的如花妙笔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歌。)

2、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讨论) 明确:1)江娥,就是湘妃,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在斑竹林中悲啼洒泪,为舜的去世而悲痛欲绝。

2)素女,是神话中的月宫仙子,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3紫皇,“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音乐打动。 4)女娲,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远古时代,天裂地塌,灾凶四起,女娲采炼五色石修补

1 / 3


高中语文6李凭箜篌引》教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苍天,又消除其他祸患,才使得剧烈动荡的宇宙安定下来。女娲听得入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

5)神妪,成夫人。神仙婆婆,好音乐,能弹箜篌。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6)老鱼、瘦蛟,潜在神秘深山的幽涧中。随音乐在水波中上下跳跃,翩翩起舞。 7吴质,吴刚,月宫中神仙,整天伐桂。彻夜不眠,倚着桂树,久久立在那竟忘了睡眠。 8寒兔,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9)云,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10)十二门的百姓。唐代的都城长安方圆70多里,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人们陶醉在美妙的弦乐声中,连深秋时节的风寒露冷也感觉不到。

3、通过我们找到的诗中的对李凭“粉丝”们的描绘,我们的确可以体会到李凭的箜篌演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那么这里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呢? 明确:侧面烘托。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弹箜篌的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这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汉乐府诗歌《陌上桑》里写罗敷那一段,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是借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路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李凭箜篌引》也是从虚处着笔,让读者自己体会李凭所演奏的乐曲声是如何的优美动听,《陌上桑》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

4、衬托手法是从侧面落笔,通过渲染演奏的环境气氛,听众情绪变化来突出箜篌的音乐力,除此诗人是如何正面细致刻画音乐的呢?

确:昆山玉碎(壮其声之清脆) 有时激越得像昆仑美玉碎裂的音,

凤凰叫(壮其声之和缓) 有时又柔和得像凤凰对舞唱和的 () 有时凄伤哀怨,像是带露荷花在哭泣

香兰笑(壮其声之冶丽) 有时又明快欢乐,像是盛开的兰花 5 明确:“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

2 / 3


高中语文6李凭箜篌引》教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6、举出运用拟声手法描摹音乐得例子( 白居易的《琵琶行》) 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 思考:如此的比喻描写凸现音乐的什么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繁密的声势;小弦切切如私语——轻幽的音韵; 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而和谐;间关萤语花底滑——悠扬而明快;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而冷涩;银瓶乍破水浆进——突发而激烈; 铁骑突出刀枪鸣——清脆而尖锐;四弦一声如裂帛——刚劲而激越。

六、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明确: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其余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3f10ed33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