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理解词语

2022-03-29 17:5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知识-理解词语》,欢迎阅读!
词语,语文,理解,小学,知识

理解词语的基本方法

一、词素法:先对词语中的每个词素进行理解,然后整体理解。 例如:“置之不理”一词先分别理解每个字意“置”--放置,“之”--指它,物品,“不”--表否定就当“不”理解,“理”--理睬、过问。

因此“置之不理”的意思就是“把那个东西放置在一边不去过问理睬,让它自生自灭。

二、重点字词法:重点分析理解重点的字。 例如:“赞叹不已”一词先理解重点字词意“不已”中的“已”--指停止,“不已”--不停止。

因此“赞叹不已”的意思就是“不停止地称赞或赞叹不停。

三、用替换法,找近义词或者找反义词,比较去理解

有比较才能鉴别。准确理解词语,可将需要理解的词语换成相近的词语试一试,词义的区别就明显地看出来了。

用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时,也可以只写近义词或者只写反义词加反义词。如,理解“特殊”这个词语,“特殊”的意思其实心里都明白了,如果用文字表示可能有难度。它的近义词是“特别”,反义词是“平常,解释可以写成:特别,不平常。

再如“森林”一词,如果把“森利”和“树林”“树木”三个词意比较,就会知道,“森林”指的不是一棵大树,也不是几十颗、几百棵树组成的树林,而是成千上万棵树组成的庞大整体。



四、语境法: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加以体会理解,这就是“词不离句”“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例如:“这块不毛之地,不可能种粮食。”中“不毛之地”一词的理解就应放入句中去体会,不能种粮食就是说很荒凉,不肥沃。

因此“不毛之地”的意思就是“土地荒凉,不肥沃,连草都不生长。

五、引申法:理解词语的基础上,联系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对词语进行理解。 例如:“千钧一发”一词先理解本意“钧”--是重量单位30斤,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这样理解不够,还得想想这“千钧重的东西吊在一根头发上”说明了什么?--情况十危急。

因此“千钧一发”的意思就是“形容情况十分危急。

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是灵活运用的,有时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而最多的是“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去体会”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458e6dec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