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牧诗山行

2022-07-21 12: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杜牧诗山行》,欢迎阅读!
山行,杜牧



论:杜牧诗<山行> 作者;海边农夫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公元803---公元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晚唐诗人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属安徽省石台)人,野史记载为杜牧任池州刺史与一民女私下所生。

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综合文献及诗意考虑,对教材做了更改。教材选用了“白云生处“同时对此处也做了相应的解释。

人教社介绍,在杜牧的《樊川集》中,用“生处”的较多,目前较为通行、权威的点校本《杜牧集系年校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樊川文集校注》(巴蜀书社2007年版)也都用了“生处”“深处”则常见于他人著作对杜牧诗句的转引中,文献价值逊于前者。

另外,从诗意上看,“生处”可以理解为“白云形成的地方”,而“深处”则可理解为“云雾缭绕的深处”,两个意思都能讲通。

针对此事本人查阅相关资料,首先要搞明白一下此诗的写作时间。

停车坐爱枫林晚,有枫叶,还有可以通车的山路,这个地方应该不是长安所在,应该是离开长安并且长途拨涉,临时歇脚的地方。

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杜牧受党争牵连外放,应该不是贬职。因其政治立场模糊不定,故提职派往外地,双方都欲使其避免介于争斗之中。一直到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回长安,任吏部员外郎。

第一次外放六年,此诗是否作于此时间段?

史料记载,杜牧任黄州刺史时间为,会昌二年(842年)423日至会昌四年(844年)9月间,

会昌四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个时间枫叶不会变红。 由此推断,“山行”写于会昌二年(842年)10月下旬或者会昌三年(843年)10月下旬,按照古代长安风俗,一般外放官员都是过完春节后启程,所以此时外放非主动请求,其心情不可能写出此诗。

成诗应该在会昌三年(843年)10月底左右,离开黄州迁任睦州(辖境相当今浙江淳安、桐庐二县地)所写,这只是从时间上推断有这个可能。

杜牧成诗的地点是哪座山,现在学界诸多人认为诗中描写的是湖南岳麓山。主要是山上有个爱晚亭,因为此山不是很高,故可乘车前往,坡度较缓。远上深秋的山路,石径绵长。

这里要说明的是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牧《山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时间不符,与杜牧唯一的联系就是用其诗意取名。






假如真正写的是岳麓山的话,海拔300.8米,在深秋时节傍晚不可能有雾或白云绕山,所以,以前课本的白云深处有人家,意境虽甚远,但与实际不符。

另一种说法是,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

依据诗的意境,他这个时期写的《山行》也未尝不可。但去海拔高度只有7米的寒山又不太可能。寒山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无一相同。

据《唐阙史》《唐摭言》记载:唐文宗大和年间,杜牧曾与友人到湖州游玩。游览之余,他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姿容俏丽、艳色非常,于是与她的母亲约定,待到十年后,前来娶她。后来,杜牧虽然辗转他地,但时常念及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想着她现在应该出落得如花似玉了。时机也很凑巧,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秋,杜牧被朝廷任命为湖州刺使,等来到这个女子的家中,想着就要见到往日朝思暮想的女子,他心中愈发激动。可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出门迎接他的不是亭亭玉立的姑娘,而是一个老妇人。她告知杜牧女儿已经嫁人了。杜牧埋怨老妇人不守约定,可老妇人说,此时已历时十四载,超出了约定的时间。并告诉他说:女儿已为民妇,嫁人三年,已生二子。杜牧屈指一算,自己离开湖州恰恰十四年,于是他作了一首诗以表达自己的怅惘之情。结合“杜郎俊赏”“才子风流”的事实,此事可能属实。

如果属实,那杜牧《山行》就是借景喻人,人虽老,激情仍在。 有据可查的杜牧由池州刺史转睦州,途中作《新定途中》《泊秦淮》《登九峰楼》等诗,唯独不见《山行》

而史料记载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本人认为此处的白云并非真正的白云,而是远处飘于空中的炊烟,杜牧将炊烟比作白云,否则怎么会知道有人家呢?

山路很远,他一没戴望远镜,二没有卫星导航,只能凭肉眼看到炊烟来判断白云生处有人家居住。

因为后两句已经表明,已经到了傍晚,人家炊烟袅袅,生火做饭。 综上所述,因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没有详细记载,至于哪座山也无关紧要了,至于里面的线索,石径,人家,枫林,霜叶,按照当年的地理位置推算,本人还真有点偏于湖南岳麓山,如果写的真是湖南岳麓山,说明杜牧开始走的是水路,后来换乘车马。不过也可能去江浙寻找他十四年前的所爱,走累了休息,触景生情所写。

叹花;(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20201120日星期五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47c5a77e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