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2-05-24 21:20: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欢迎阅读!
中小学,知识产权,探索,实践,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文军庆 方丹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8年第06

随着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步伐的加快,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又一支点。那么,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用什么样的主体内容来支撑,以及采用何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落实等,都成为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实践面临的现实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历经5年多的持续探索和深入研究,逐步构建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基本体系,其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理论研究、资源建设和教育实践。 开展理论研究,构建知识产权教育目标和内容体系

2011年,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以课题为依托,开展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相关研究,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的目标、内容、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我国10年来的知识产权类和教育类政策文件,比较研究发达国家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结合时代发展对创新型人才能力结构的要求,立足全球知识经济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最终确定了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教育定位、基本目标和学段目标。

确定教育定位——为学生提供跨学科学习内容;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实守信的知识产权文化环境;利用得天独厚的知识产教育资源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明确基本目标——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从小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激发学生的发明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知识产权教育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涵盖科技、经济、历史、法律等众多内容,这种跨领域、跨学科的特性,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制定学段目标——小学阶段重在启蒙教育,初、高中阶段以普及教育为主。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感性材料为主,这一阶段以启蒙小学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主要目标。可针对五六年级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发明创造故事和鲜活的知识产权案例为素材,渗透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启蒙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初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逐步得到发展,这一阶段知识产权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保护知识产权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创新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75fc5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0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