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与价值观

2022-04-13 09:21: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偶像与价值观》,欢迎阅读!
价值观,偶像

偶像与价值观



偶像崇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时产物,是人类进化历程和个体社会化过程必经的历史阶段。人类初年,都经历过对图腾、神灵和超自然力量的原始崇拜。这种崇拜后在各种宗教中得以固定,以强化信徒对神灵的畏惧和敬仰。个体的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人格的社会化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人格偶像崇拜阶段,第二人格偶像阶段以及独立人格阶段。第一人格偶像崇拜是指青少年对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所具有的心理和行为模式的崇拜。青春期后,知识增长,个体意识发蒙促使青年确立父母之外的第二人格偶像。这种崇拜是一种朴素的尊敬和信赖的情感,是青年形成个体独立人格过程中特有的心理。

青年阶段,个体的人格尚不成熟,心智尚不健全客观决定了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健康的偶像崇拜。通过领会偶像的心路历程,青年应积极构建自己的独立个体意见,探索走向未来社会的人生的准备。青年偶像的崇拜演变鲜明地反映出我国青少年价值取向的变化。阐明这种变化所折射的青年价值观的路径取向,因势利导,改进教育方法,调动青年的主动性,有效的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对于榜样的推崇和迷信,与偶像崇拜或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区别就在于,偶像崇拜更多地基于个人的心理诉求,而榜样的确立,却只能来自特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支持。

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变化,首先还是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家的主要任务转向经济建设,知识成为改变命运的关键。于是,知识分子成为人们追捧的新的偶像,陈景润和钱钟书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领域。人们崇拜他们,其实是在崇拜知识。这里或许仍然体现了一种国家政治意志,只不过是从单纯的政治道德完人,变成了知识积累的神话,为偶像崇拜,它还是被动的,单一的。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社会渐露雏形。利益的多元,带来了价值的多元,价值的多元更带来文化的多元。特别是大众流行文化的兴起,明星制的引进,商业价值获得广泛认同,偶像崇拜正在变成一种消费形式。

虽然有人发现了顾准、陈寅恪这样的精神崇拜对象,但已经很难进入社会的主流。事实上,这个时代的偶像崇拜都不可避免地打上了金钱的烙印,就像几十年前的偶像崇拜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政治烙印一样。一方面商人、老板、企业家成了一些人崇拜的偶像,另一方面


文化商人则试图将一切偶像崇拜都转化为商业价值。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是唯物辩证法,显而易见地论证了凸显特殊性是人类进步的一个侧面。偶像崇拜多元选择的流变体现了人对自身价值的关注,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是过于强调事物对个体的价值往往会遮蔽其社会价值,在现有历史发展阶段,要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地位。在我国,青年应当具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在积极健康的偶像崇拜引导下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符合矛盾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矛盾观。

青年是最有朝气、锐气的群体,他们对新的价值现象反应敏感率先付诸行动。青年的实践活动常常具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研究青年群体价值观念的演变,乃是研究社会价值观念演变的最佳视角,而研究青年偶像崇拜的变迁则是研究青年价值观演变的最直观的现实切入视角。人类的图腾崇拜,这些偶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说明偶像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偶像所承载的符号意义。中国青年偶像承载的符号价值大体呈现这样的线索:科学民主——革命、建设——奉献——利益自我——创造公平。偶像结构越来越随意,淘汰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反映了青年人的价值观有较大的波动性,青年人的偶像崇拜演变一方面体现了对旧事物的反叛和破坏,另一方面又表明了对新事物尚未建立明确的蓝图。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适时引导他们构建具有积极价值符号的偶像。虽然偶像崇拜多少具有一些不成熟理性的成分,但作为青年成长不可逾越的阶段,因将其化为可利用的力量,循循善诱,尽量避免付出不必要的人生代价。



交通运输2 03312110 钱思文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bed34467ec102de3bd89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