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校教案

2022-03-28 03:04: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长学校教案》,欢迎阅读!
家长学校,教案

鼓励学生成就健全人格

教学目的:

1、让家长明确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性。 2、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尊敬的各位家长,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感谢你们又一次在百忙之中来到学校,共同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发展情况。

这是这本书的第3课,同时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话题,其实很多道理,我不讲大家也都知道。就当是我们一起做一个温习。这个 复习的意义在于,强化。为什么要强化,因为知道和做到是两个概念。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是知道的多,做到的少。

怎么办?再给自己加深一下印象,自己尽力比过去多做一点。

要想引导未成年人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必须培养孩子做一个健全的人,要具有随时迎接挫折,迎接“丢脸”,经历痛苦的思想准备

唯我独尊,事事占上风。不接受不同、不愿面对困难,不愿经受打击。试想,这样的孩子如果从小不接受正面的引导,能走正确的人生道路吗?他们只会遇到困难退却,受到挫折失去信心和希望,经受不了打击,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顺水推舟,却很少让孩子逆水行舟。

因此,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学校、家庭应责无旁贷加强培养孩子们从对挫折的能力,让他们在风雨中健康成长。

一、建议家长培养受挫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善:心存美好,富有激情,热爱学习、生活 孩子:心存委屈 家长:心存怀疑、质疑、怨气

压力 家长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分数高低,成绩好坏; 同学争吵,意见分歧; 师长批评,同学嘲笑……

如此压力。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缺点、爱好、性格、习惯等,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觉学习,找出与别人的差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只有他们在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才能不断的完善自我:正确的对待自己,与他人友好相处,更好的学习,勇敢的面对失败。 问题那么多,哪些需要最先改进?

特别是后进生,他们本身缺乏自信心,导致他们形成自卑感,严重的影响着他们身心活动和学习能力,使原有的聪明才智不能正常的发挥。带着压力和自卑去学习,当然没精神。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面对现实,找找原因之所在,在认清自己之后,以清醒的头脑,良好的心态,调节自我,战胜自我,树立信心。迎接新的挑战。

在家庭教育,家长言语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没有健康的思想和承受能力,就不能正确面对,就会导致不良后果。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型孩子,他们不善言表,更容易造成不良后果。会越来越懦弱,你可以在孩子面前树威信,但不要在孩子面前耍威风。 (二)、遇到困难,学会解决

要想让孩子从小健康成长,家长就得对孩子进行一定的受挫能力的培养,不能迁就孩子、惯养孩子、溺爱孩子。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要认为事事都要顺从事事都包办。要重视养成教育和习惯教育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从身边的小事抓起。

迟到,跑到学校才30分钟(回头拿手机、打电话,原来走过去才28分钟)

(三)、受到打击,学会面对

1




人生的致命点就是经受不了挫折的打击,一个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麻烦事,烦心事,总会受到一些大小不同的打击,小学生也不例外。 1、学会面对自己

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当自己受到打击以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想造成自己受到打击的原因。如果是自己造成的,就要勇敢的面对自己,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2、学会面对父母

同学,教师,社会,困难,面对人生坎坷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是最了不起的人,是人们最敬佩的人。

拔河比赛:谈条件。 写作业;输,免作业。体育 教会孩子在规则约束下赢,更都会孩子有尊严地输。

(四)心中不快,学会沟通 交流和沟通使矛盾化解交流和沟通使人愉悦交流和沟通使人进步交流和沟通使人健康善于交流和沟通的人,也是真正心理健康的标志。

正确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 ()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

我工作20年来,有一个习惯从来没变,早读自己也读书,而且基本每天第一个比学生先到。从来不会在教室里跑来跑去,即使有学生不读书,我也从不在早上训斥学生。 西方谚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中国也有一句话:“家长的人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不知道怎么回事---知道、清楚得很、不愿 面对、面对了就有挫败感

()注意亲子教育

经常沟通。不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 ()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斗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 ()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家长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言行不一

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的话是一向当真的。否则,久而久之,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学着这样做…… 《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二)让孩子做某件事时,要讲明道理,是为了孩子好, 进校篮球队 (三)绝对不能对孩子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你不听我的话,好,我也就不满足你的要求!”家长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尊严并诱发孩子的报复心理。 (四) 父母高度统一 父母一方说“不行”,即使有某些不合理的地方,另一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反驳,否则孩子容易养成在双方之间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

(五)要在融洽的气氛中,从积极的角度给孩子立规矩。挤时间与孩子一起用餐,相互说些有趣的故事,便多了一次寓教于乐的机会。

(八)令行禁止。说“不”后,家长对孩子的妥协,意味着食言,失去了威信不说,还会使孩子沾染上不守信用

2




的习气。言而无信,是人生之大忌。一次“不行”或适当的惩罚最初可能会引发一场暴风骤雨,但处理得当,雨过天晴之后,孩子与你的关系和感情将升华。

三、正确对待成绩

应该说,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是正常的,但是,往往会出现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就是,我们往往把大部分的精力和兴趣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家庭教育应该包括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发展自己的个性,怎么培养健康心理,怎么培养创新精神上。

误区之二是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却忽视了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比如有些家长一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好就着急,就爱说:你看谁谁怎么样,你就那么笨,就那么不争气等等。这种方法不仅不解决问题,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并把孩子的自信心也给比下去。

误区之三是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要求孩子只能成功

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 1、要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三个层面的水平——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词语、定义、定理、公式、基本观点等)掌握的水平;基本技能水平(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水平);综合技能水平(解决比较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考试试卷和平常的作业,可以分析出这三个层面水平的情况。哪方面差,重点解决哪方面的问题。 2、要分析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一些孩子学习成绩上不去,有的是学习兴趣问题,有的是学习习惯问题,有的是意志品质问题,有的是情绪问题,有的是责任心问题。应该具体分析,孩子学习不好是什么原因。 3、分析孩子的智力因素

成绩上不去,也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智力的四个基本要素是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每个孩子在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往往发展不平衡,有的记忆力强而思维能力弱,有的观察能力强而记忆力弱,这就需要从孩子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哪方面能力弱,应优先训练哪方面的能力,促进孩子智力的全面发展。要分析孩子的学习方法。 4 有的孩子,学习态度、习惯都比较好,成绩却总在某一水平上,难以突破,这往往是学习方法问题。 预习、上课思考、查资料、读思写结合、错题集

5、不要给孩子简单地定分数指标,要在具体指导上下功夫

有些家长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次考试必须达到xx分。这样,除了增加孩子的思想压力,解决不了具体问题。应该指导孩子分析薄弱环节订好计划,改进方法,越具体要好。当然要以孩子主动思考为主,不能强加给他。 6、主动找老师联系,请老师帮助分析孩子的学习状况

家长应该主动找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听听老师对孩子的评价,看看家长能够做些什么。 7、话多不灵

父母还是喋喋不休地教导,孩子当然会反感、会顶牛。因此,建议父母的话要简练,准确,能带些风趣幽默更好。有些话可以只说一半,结论让孩子自己想出来。要是家长的话太多、太碎,孩子把耳朵堵住,避免“过度教育

希望我们高度统一,多理解,多沟通,争取多为学生创造机会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cc6105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