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偁诗歌特点

2024-01-29 11:30:0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禹偁诗歌特点》,欢迎阅读!
王禹,诗歌,特点

王禹偁诗歌特点

尚书中曾说,诗言志、歌永言。古人写诗,常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心愿,并融入深挚的感情。因为人们的性格及习惯不同,运用语言方式和表现方法也会不同。即使吟咏一样的主题,意境也经常会迥然不同。

雨纷纷、杏花村,这是杜牧笔端的清明,营造出一种凄迷而又梦幻的氛围;桃李笑、草木柔,这是黄庭坚笔下的清明,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自然图景。唐代还有一位诗人也创作了一首关于清明的佳作,将会是什么样的画面呢?下面介绍王禹偁构思新巧的绝句,开篇简洁质朴,结尾却出人意料。 清明

唐代: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王禹偁,字元之,北宋著名诗人,由于直言敢谏而遭贬谪,最后也客死他乡。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其诗歌风格清新质朴,意境更显清新旷远。

这首绝句创作于诗人贬居商州期间,诗的大意是:在这既没有花、也没有酒的困境中过清明节,令人觉得冷落萧条,毫无趣味,简直与没有归处的僧人一样。昨天是寒食节,从邻家求来新生的灶火,独自读书一夜,直到东方欲晓。

清明这天,诗人没有与朋友结伴外出、踏青赏花,也不见他和亲人举杯畅饮,既是因为诗人穷困潦倒,也是因为贬谪生涯令人惆怅。如此清寂孤冷的环境中,诗人觉得百无聊赖,于是就读书写作,寻求精神慰藉。

王禹偁的这首诗与杜牧的《清明》就迥然不同,他借写清明,表达了过去读书人的穷困生活和苦学精神,在表达方法上也很新颖。

清明节前后,雨水丰润,田间地头,处处生机;河岸水堤,一片新绿。几场及时雨,让空气清新,更令人心襟荡漾。此时既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也非常适合踏青访游。

可是诗人孑然一身、一贫如洗,被贬后的心情也非常糟糕,首句“无花无酒过清明”,作者连用两个“无”字,就彰显出自己过清明节的无聊和落魄。


次句进一步写自己孤独一人,毫无乐趣,“兴味萧然似野僧”。僧人本来就四大皆空,而作者又用一个“野”字形容,更传达出居所的寒酸、生活的艰难,以及心境的凄凉。

作者并非希望如僧侣一般清净恬淡、远离尘嚣,而是在这人海茫茫的世界中没有一个知己;更不能在这样冷清的环境中,寻找到希望和寄托。于是“潇然”二字,就囊括了诗人心中的所有烦恼和烦躁。

第三句转写一句,“昨日邻家乞新火”似要打破这种穷苦的局面了,然而第四句却落入“晓窗分与读书灯”。尾句出人意外,别具一格,这样一点,就立即给全诗增添了新的诗意。

在这无花无酒,孤独一人,萧然无味的清明时节,从邻家乞来新火,不是为了烧饭,满足口腹之欲,却是为了在寒窗之下,通宵达旦地苦心攻读。一个连清明节都无心寻酒取乐,依然在穷困之中专心苦学、追求功名的形象,立刻栩栩如生地浮现眼前。

王禹偁的这首绝句朴实明快,又出人意料。作者综合运用了衬托、对比等手法,展现了一位寒士的艰难和窘迫。诗人以清明为背景、灯火作线索、晓窗成希望,揭示了很多正在仕途中挣扎的士大夫的清苦身世。

诗人善于苦中作乐,窗前有一盏明灯,心中更燃起了一份希望,他相信上天不会辜负有心人,只要踏实努力,矢志不渝,必然会感天动地,也一定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2fb1db956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