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2022-12-14 17:23: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欢迎阅读!
视域,社会化,思想政治,政治,工作

浅谈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政治社会化”理论范式的启迪是使政治权力的运行在目标、功能、实施方式上都具有了公共性、开放性、社会化的特征。以此为批判性视域,建立于革命和计划体制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新的社会系统中有价值定位失衡、实施过程封闭以及组织机构缺位的局限和缺失。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价值定位上应是整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平衡,其核心应是型塑健康的公民意识,组织实施应走社会化的道路。

关键词:政治社会化 整体主义 公民意识 社会化

一、政治社会化的范式启迪

“政治社会化”首先是由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1958年明确提出的,并伴随着西方学者对政治文化和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政治社会化”至今还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政治社会化”提出了种种解释,国内有学者把它们归纳为五种观点,即社会教化论、个体学习论、文化传承论、政治传播论、社会环境论。…尽管其定义存在着歧义纷争,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大致厘清“政治社会化”所具有的一般范式蕴涵。

要而言之,“政治社会化”在目标和功能上至少有两个层面:就目标而言,它通过传播政治信息、宣传政治知识、进行政治教育等过程,强化政治体系的合法性基础,维系整个政治体系的平衡与和谐。另外,“政治社会化”使个体了解政治信息、获得政治知识、形成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吻合的政治态度和价值观、握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技能,从而塑造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健康、参与的公民人格。正如美国教育部国际研究学院院长所说:“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或者叫公民技术,中国叫德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叫公民教育叫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实施方式和途径具有浓厚的社会化色彩。“政治社会化”就其生长土壤而言,它只能发达于高度分工的社会体系中,没有高度的社会分工,“政治社会化”就没有多维度的媒介系统。“政治社会化”就其实施而言,无论是政治信息的传播、政治教育的途径还是民众对政治活动的参与,都要借助于许多正式和非正式的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包括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家庭、社团组织、传播媒介等。对于“政治社会化”的具体实施方式,人们强调


得比较多的是象征、政治参与和非政治态度传递。象征是指以某种物体为政治共同体的符号象征,通过对该象征物的纪念、崇拜、礼遇等活动,以培育人们对共同体的认同感和神圣感;政治参与是指通过动员、引导人们参与政治生活实践,亲身体验政治信念,践行政治规则,从而感悟政治生活的意义,塑造作为政治共同体成员应有的人格素养,了解和感受作为一个政治共同体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非政治态度传递是指通过教育、期望、理想、习俗、礼仪、娱乐等形式和手段,不以直接的政治教育为目的而又能实现政治社会化目标的活动。 因此,“政治社会化”范式的核心蕴涵在于改变了传统政治权力的运行方式,在目标上不仅仅把维持政治共同体的秩序作为自己惟一的目标,而且也把塑造健康、独立、参与的个体作为自己的目标;不再使政治权力的运行限于传统的政治领域,而使之与社会实现双向互动;在组织方式上,“政治社会化”通过各种社会性机构实施“或明或暗”的政治教化,使政治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公共性,拓展了教育途径,优化了育人环境。因而“政治社会化”使政治不再仅仅是属于少数社会精英的专利,政治权力的运行具有了与现代民主政治相契合的品格。 论文在线 :s://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06a06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