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总结

2022-12-29 18:22: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总结》,欢迎阅读!
儿童期,异常,常见,行为,总结

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总结

1.智力发育障碍

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著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合水平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 2.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算障碍,所以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即时到医院检查,以实行特殊矫治。

3.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这类小孩智力正常,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多动,但注意缺陷是实质问题,因为注意缺陷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种情况也应即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 4.语言发育障碍

小孩理解语言和说话延迟或理解和说话水平不如正常儿,智力发育在正常范围,应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实行语言训练。 5.发育协调障碍:

这种小孩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书写困难,甚至口腔、舌体等运动不协调还可导致进食、说话和阅读困难,智力发育可在正常范围,如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应也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实行训练。 6.其他行为问题


1)吸吮手指

小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

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即时哺乳等。 预防这种行为发生的方法有: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实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即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

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相关。

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实行矫治。 3)倔强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 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水平逐渐增强,调控情绪的水平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绝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0e5072bb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6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