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制度的起源

2022-04-23 14:2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社会制度的起源》,欢迎阅读!
社会制度,起源

论社会制度的起源

人的自利性和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催生了制度。新制度主义者看来,于人总是是要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同时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又总是处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环境中,于是在交易中就会发生欺诈、偷懒、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和摩擦,加交易费用和交易后果的不确定性,最终损害自己的福利。制度就是人们防止机会主义而结缔的契约。诺斯是从亘古不变的抽象人性出发来解释社会制度的起源。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2、最大化3、有限理性4、社会主义倾向 马克思认为,人的独立性以及通过契约建立的独立主体之间的自由交易,是历史的结果而不是历史的起点。越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只有到18世纪,在市民社会中,社会联系的各种形式,对个人来说,才表现为达到其他私人目的的手段,才表现为外在的必然性。 论文化的功能

认知功能、传播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调控功能 论人的社会化及初级群体论

社会化是社会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社会学中的社会化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养老社会化”“后勤社会化”“保障社会化”等中的社会化不是同一个含义。

而从狭义上说,社会学所讲的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以美国社会学


帕森斯为代表的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和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化研究的推动下,社会化研究的范围逐渐扩大,出现并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化研究。在广义社会化的观点看来,社会化不仅是一个“生物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广义社会化的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一是强调研究个体的社会化对整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意义,以及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环境因素所起的作用,个体的成长与社会运行和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二是扩大“个体”概念的内涵。以往社会化研究中的“个体”一般是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物意义上的个体。后来,社会化研究中的“个体”概念的内涵逐渐变化为,既可以指一个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指社会意义上的一个群体或单元,比如一同龄群体(cohort)一个文化群落。甚至处于特定发展水平上的某种文化传统。

社会化概念的内涵除了有一个从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外,还存3种不同的理解角度:一是从文化的角度来看,社会化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的内化。这种研究角度受文化人类学的影响,属于社会化研究中的文化学派。二是从个性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的个性的人。这个研究角度明显收心理学社会化研究的影响,属于社会学中社会心理学派的立场。三是从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综合上述三个研究角度,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


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受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103a6c30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