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东亚地区筝文化的发展

2022-07-30 20:17: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唐朝时期东亚地区筝文化的发展》,欢迎阅读!
东亚地区,唐朝,时期,发展,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唐朝时期东亚地区筝文化的发展

作者:代昕

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3

【摘要】唐朝时期在东方诸国形成了以中国为文化轴心的东亚文化圈。这一时期唐朝的经济、文化、政治都发展到了古代的顶峰,与此同时古筝文化也发展到了古代历史中的高潮时期,由于这一时期的治国者的治国政策开明开放,古筝也在国与国的派遣交流之间被带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一种世界共有文化,与此同时,我国的筝文化也在交流中不断成长发展。在这一时期,东亚地区的筝文化尤为灿烂。 【关键词】古筝文化;交流;发展变化;东亚地区

【中图分类号】J60;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古筝是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相传从秦代就开始流行起来,至今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它的外形,名称,演奏技法,曲式风格等都随各地的风土人情发生了演变,并在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当地筝文化。其中,唐朝时期的东方筝的发展主要是指在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这四个国家。 一、唐朝时期中国古筝的发展

唐朝是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其统治者奉行对外开放的治国方针,并且与他国不断地进行派遣交流,不斷的吸收着他方的优秀文化,再加上有魏晋时期各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作为奠基,以及统治者对于乐律的重视,使这一时期达到了古筝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古筝的演奏,还是古筝的创作与古筝文化的传播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唐代较为常见的筝有十二弦和十三弦之分,唐筝从整体上看比较细长,面板呈圆弧形,底板是平直的。在宫廷、民间多用的是十三弦筝。

在这一时期,上至天子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很喜爱筝乐,筝乐声声,处处皆闻的这一种描述就体现出在唐代古筝艺术被广泛的普及。唐朝的诗人白居易就曾在自己的诗《听崔七妓人筝》中说到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这里所描述的十三弦指的就是唐朝时期的十三弦筝。唐朝建立了分工明确的音乐机构,包括太常寺,教坊和梨园。为古筝专业的演奏及传播人员的培养与数量发展方面提供了支持,在这一时期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古筝演奏者,如薛琼琼、李青青、李从周、崔七等人。这时的筝乐风格除了继承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颠沛流离,内忧外患的情感特征,更多的是增加了平民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的关注。开放融和、兼收并蓄是这一时期文化艺术的特色,也是中国唐代筝乐发展的重要特征。

二、唐朝时期日本筝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1111e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