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2022-04-21 04:40:0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欢迎阅读!
汉字,传统文化,密切,十分,关系

汉字与传统文化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并行流淌着。汉字与传统文化相比,汉字具有历史的恒久性。历史上有不少文化现象或文化产品、社会习俗以及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早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或消失,或消退,但它们的身影却依然保存在汉字中。

汉字是传统文化的一块活化石,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的取象深深地植根于中国文化这片广袤的土壤之中。汉字里贮藏着诸多古代的文化信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因此,透视汉字的构建可以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利用其多维文化价值取向,了解先祖,认识自己,服务当代,以利后人。 汉字与我国古代的生产方式

我国古代经历了渔猎、畜牧、农业发展的不同时期,在这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中,汉语里出现了不同的有关生产方面的词语。

1.渔猎时代 我们的先祖最早从事的是以渔猎为主的生产经济。猎获物有鱼、虎、狐、兔、象,所用的工具是网、弓、矢。殷商时代用弓、矢打猎,叫做发展到今天,字仍属于基本词汇。字为词根,可以构成许多新词。射击射猎射箭射程等。


殳(音shu,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个会意字,它的上部是一支弯柄的武器,下部是一只右手,表示手拿武器的意思。《说文》进一步解释说:这是竹制的,头上不用金属作刃,八棱而尖,长约12尺。的用途是防守,诗曰:伯也执殳,为王前驱。《司马法.定爵》:弓矢御,殳矛守。大概它是卫兵手中拿的,用于击撞、抵御的武器。由于的这种本义,许多由组成的会意字常含有打、击、杀相关的意义。如含有打的意义;杀殳是杀戮的意义;本义是击头;殿本义是击声。许慎《说文》解释:役,戍边也,从殳,从彳。这与为守卫武器的意义相联系。

2.畜牧业时代 上古以畜牧业为主,畜牧马、牛、羊、鸡、犬、豕(音shi,猪)六畜,这是畜牧业时代的主要生产方式。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反映六畜的汉字也就越来越多。在《说文》和《尔雅》中都有不同的记载。其中记载马的汉字大约有110多个,记载犬的汉字大约有80多个,记载牛的汉字大约有80多个,记载羊的汉字大约有20多个,由此可以了解先祖崇尚畜牧文化的情况。


古代先祖十分重视祭祀。据《左传》记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祭祀天地宗庙神祗山川等,一般都采取杀牲取血、供献牺牲的方法。牺牲,指在祭祀时所供献的牲畜。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合在一起,统指祭品。但在《礼记.曲礼下》《周礼.地官.牧人》的注疏中,把牺、牲分别解释,认为指牲畜,而只作为一个形容词修饰牲畜,把解释作纯毛。《尚书.微子》中攘窃神祗之牺牲。

3.农业时代 商代,农业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进入周代以后,农业又进一步发展,因此,这个时期,反映农业生产的词汇有了不少的记载。 商代的谷类只有五种:黍、稷、禾、稻、麦。到了周代,已增加到15种,反映这个时期的汉语词汇也随之大为增加,它们是:黍、稷、禾、麦、稻、粱、果、菽、麻等。

汉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汉字的轶事,典故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23e66eb0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7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