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2023-02-18 23: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欢迎阅读!
简述,智力,差异,个体

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智力和能力属于个体差异,属于个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有四个方面: 1.从发展的水平差异来看:

‘天才’的智商有正常的也有超常规的,目前心理学主要用智商来表示。是否智商高就有成就,智商低就没有出息呢?调查发现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智商均属于中等智商或者

正常智商。因此看一个人还要看非智力非能力的因素。如美国前心理学会会长,著名理学家斯登伯格是靠非智力因素取得成功。由此可见智商仅仅可作为发展的基础,人的智商有差异只说明发展的水平有差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结果。 2.从一个人的发展方式看:

一个人的认识和认知方式是有区别的。在心理学上叫场独立性,场依存性。个性从智力认识的角度:有些幼儿有主见,但有些幼儿什么都依赖、什么都问老师或家长,有些幼儿处于两者之中。

3.从不同的智力类型看:

从智力组成类型来看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幼儿均需要各种各样的心理能力来组合使用。比如语文考了90分的三名同学之间是有差异的,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智力类型。

4.从一个人智力表现范围看:

1学习和非学习领域 是否成绩好的有出息而门门补考的就一定没有出息呢?其实学习好的人可能有出息,学习不好的人可能照样有出息。人的智力表现领域是不一样的; 2表演和非表演领域 表演领域指音体美的表演能力,有的人在表演领域有出众的才华,有些人没有这样的天赋但能在非表演领域如鱼得水。

3学术和非学术领域 有些人做学问不行但其它的却很在行,亦即心理学认为智力会表现在——发展上、方式上、组成的类型上、表演范围上。什么叫智力和能力?它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即成功的解决问题或良好的适应性。从定义上说就是指成功的解决每个问题、表现出良好适应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指概括的、间接的解释事物本质联系的,规律性的一种认知过程。

知识与智力不能等同。有人常常把知识与智力混淆不清,以为知识多就是智力高,其实知识并不等同于智力。知识是智力发挥作用的基础性要素,而智力的高低部分取决于相关知识在量上的积累。有的孩子学了许多知识,但不知其中的道理,因为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机械地记忆,不能举—反三,触类旁通,缺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知


识多而智力水平不高的例子。有的孩子能将平日所得到的知识经常运用头脑去思考,智力很快就得到发展。如有一个四岁半的孩子,人家开玩笑地问她:“两只牛和两只马相加等于什么?”这个年龄的孩子一定无法回答,人们都知道,不同单位不能相加。但是这个孩子思考了一下就回答:“等于四只会耕田的东西。”出乎意外的,一个四岁半的孩于给出了这样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答案。他的知识是从图画书上得来的,知道马、牛都是耕田的东西。可见这个孩子虽然获得的知识并不多,但他能运用所获得的知识,通过注意、观察、记忆和思考,使自己的智力得到提高。

知识和智力虽然不能等同,但它们之间是统一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掌握知识的难易和速度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水平。它们的联系和统一表现在:

1知识和智力同时存在于一个认识活动中。就知识来说,它是以表象、概念、定理、原理、公式、结论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存在;就智力来说,它是以观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来认识客观世界。思维着的内容和智力活动不可分,没有无内容的“智力活动”,也没有无智力活动的“思维内容”。

2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知识为智力活动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一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去进行某方面的智力活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某方面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活动。所谓的“眉头一皱,计上心头”,其中“眉头一皱”是智力活动,“计上心头”是通过思考得到的新见解。“计”的产生的基础则是相关方面的大量知识,离开了知识,“计”是无从产生的。所以没有知识,智力活动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智力发展对知识是有依存关系的,离开了知识的传授,单纯的智力训练是不可能进行的。这就是说,没有无知识的“智力型”人才,没有不传授知识而单纯发展智力的教育活动,把“知识”与“智力”对立起来的提法是不科学的。所以说,一个人的智力是在学习和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得到完善和发展的。

3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是开发新知识的工具。掌握知识的速度与质量,又依赖于一定的智力,智力水平高,学得就快,就顺利,就好;智力水平低,学得就慢,就困难,就差。

因此,对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绝不能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向孩子灌输知识,而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去启发孩子,要注意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愿意接受,让孩子学习运用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孩子的智力。但是,知识毕竟不等于智力,也替代不了智力,更重要的是人们远远无法掌握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全部知识,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重视能够产生新知识的智力。现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研究的成果已经证明智力训练的有效性,也就是说智力是可以被教授的。这样在婴幼儿进行早期教育时,就可以通过科学的、系统的教授智力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智力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3808e0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