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的蝉(唐诗)

2022-04-11 04:1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虞世南的蝉(唐诗)》,欢迎阅读!
唐诗,虞世南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

1、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2、籍(jiè:凭借。

3、虞世南:约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政治

家,书法家,文学家。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诗文赏析: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最早的一首。首句表面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含象征意。“垂緌”暗示显宦,作者把显贵与“清”统一在“垂矮饮清露”的形象中。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秋风”相 应。“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出”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三、四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是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藉助秋风,诗人却别有会心,用“自”“非”二字,一正 一反,相互呼应,强调“居高”而自能致远,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考试题型: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从形体、习性、声音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的特点。

首句写了蝉的形体“垂绥”,习性“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2、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精品word完整版-行业资料分享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3 “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5、这首诗实际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做人的道理?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6、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分) 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7、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表达感情含蓄,寓意深刻,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3c99fb51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5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