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宜读杜甫

2022-09-23 15: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年宜读杜甫》,欢迎阅读!
杜甫,中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年宜读杜甫

作者:陈思呈

来源:《文萃报·周二版》2018年第05

中年也许是人生中压力最大的阶段:中年人不管是从时间上、体力上,还是荷尔蒙分泌上,都不如年轻人,但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却要求他们必须比年轻人更耐扛。 在我身边,有很多中年人开始把杜甫视为知音。

杜甫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热爱家庭的诗人。他的诗歌里面,频频出现他的家事。 忧伤的时候,他最牵挂的事物是家书: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最快乐的时候,他仍不忘写写他的妻儿: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写过对孩子的期望,写过因贫困对女儿的亏欠,还写过他在成都如何建房子、装修、借物、娱乐……各种日常。

杜甫为什么那么重视家庭?我想,这就是中年心态。受挫的中年人,从年轻时的壮志满怀和博爱情怀中抽身出来,转而看重生命里那个小小的共同体。杜甫的诗,得到了很多中年人的共鸣,我以为原因也在于此。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这首写的是杜甫在成都时的生活。彼时,他虽然家贫、妻老、子稚、身病,快愁死了,但是他借助某种圆融的哲学取得了平衡。

这是种什么状态?就是在他的小共同体里,他获得了圆满。咱们不是不能远行壮游吗?没关系,咱们家门前有清江,堂上有飞燕,水上有鸥鸟。咱们没有玩具?不要紧,老妻会画棋局,孩子会做鱼钩,都是用天然的材料。咱们还有故人送米。再说,清风明月也不需要买。最要紧的是一家人齐齐整整,那么此生还有何求?

杜甫用平凡生活的水滴石穿成全自己,把最平凡的事物逐一归位,让它们在无趣的序列中呈现有趣的秩序之美。

他对种种人生况味,似乎有着异于常人的兴趣。他深入地感受这些况味,把它们变成诗,这就是他为什么即使写家庭生活,后面也有对这世界上万千人士的悲悯。

汉语之美,是有不同面目的。打个比方,李白就如丝绸。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和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看似接近,却大有不同。杜甫的这个句子,总有些扭结、不平整——总有些褶皱。与李白的丝绸感一比较,杜甫就是土布之感。我爱土布,土布质地较厚,是不如丝绸凉快。看来杜甫的诗的确适合于寒夜朗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5cf2a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