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教学论文》

2023-04-10 12:33: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电工基础教学论文》》,欢迎阅读!
教学论文,电工,基础

《电工基础》教学技巧的探究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通过以现实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探究性课堂教学、换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率 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工基础》是入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的奠基石。它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中职电子电工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难明,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

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如果教师及时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使《电工基础》课程中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不但能减少教学难度,而且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易记,更有助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本人在《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了以下教学方法:通过以现实为切入点、利用多媒体、探究性课堂教学、换位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以现实生活为入切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的兴趣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实践中,人们一旦对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电工教学中也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呢?

在电工基础课的教学中尽力以现实生活作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第一次上《电工基础》课程时,先不急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在教室里做了两个与本课程相关的电路:一个是家用日光灯的电路连接;一个是手电筒电路。这两个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电路,但学生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当电路一接通,灯管发光的瞬间,教室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学生们显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因为电路的简单而不以为然。此时就开始介绍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和在电工专业中的地位。又如,在讲授电功和电功率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那就是统计自己家中所有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和用电时间。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先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一些基本知识,然后教学生怎样计算电功率和用电量,再引导学生自己计算家中一天的用电量和一个月的电费,让学生通过这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事件来



- 1 -


理解和运用“电功与电功率”这两个概念。电工基础与现实生活联系很多,我们不妨尽可能多的把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实际事物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就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开展探究性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种“传播式”教学:讲授——演示——练习,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这只对学习自觉性很强的学生才能适应,而在中职学校,难免造成课堂上气氛沉闷,教与学脱节的情况发生,致使一些学生各方面不能和谐发展,削弱甚至扼杀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探究性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它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讨论问题和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性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借助教师的引导,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三、实施换位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1、换位教学法的意义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后,还有一个怎样使它巩固下来的问题,在这期间学习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问题是关键。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电工基础》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尝试使用换位教学法。换位教学法不仅让我感觉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素质,充分发挥了激励、唤醒和鼓舞的效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换位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的知识获取阶段所扮演的角色的转换,即由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讲授者或者实践环节的指导者。简单地说,就是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临时充当和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自我教育

换位教学法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被动的“听课者”,而是集“听课者”与“授课者”于一体,积极参与,由被动变主动,利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思考、自我实践、自我激励,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迫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不得不去看书、去思考问题,并发现问题。这有助于那些失去学习信心的同学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那些有表现欲望的同学提高学习兴趣。因此,它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潜能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换位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6eb63e4b73f242336c5f2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