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学生的偷盗行为

2022-07-21 17:20: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对待学生的偷盗行为》,欢迎阅读!
偷盗,对待,行为,如何,学生



如何对待学生的偷盗行为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时不时又遇到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小偷小摸的学生,小偷小摸实质上是偷盗。低年级学生根本不知道偷盗行为是错误的,更不懂什么犯法。小学时期正是他们人生发展、习惯养成与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教师,对于小学生的偷盗行为,该如何进行教育呢?我认为:

第一,教师要耐心正确引导。偷东西的行为在小学低年级并不罕见,学生的偷盗其实有许多不同的动机隐藏在背后,有的是看到自己特别喜欢的物品,家长不肯买,于是想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有的则是贪吃,不吃饭,爱吃零食;有的也许是为了引起老师或家长的关注。这些偷盗学生大多并不清楚这种行为的卑劣,教师如发现有偷盗的学生,应耐心了解,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千万不能因为东西不值钱,或觉得学生小,见怪不怪,那就大错特错。小事情有可能引出大麻烦,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点滴小事开始。我对于想将他人物品占为己有的学生说:“这玩具什么的,太好玩了,真是太漂亮了!老师也非常喜欢,你是借某同学的玩玩吧,观赏观赏是可以的,注意别弄坏了,玩完后还给某同学。”并让他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得到一切。对于贪吃的,我会跟她讲贪吃的坏处,同学之间应相互关爱,换位思考,现在的幸福生活,以及这种偷盗行为的不道德。至于想引起关注的,我会先找自己的不足,主动承认错误,更多的照管好全体学生。如果问题出在家庭,我会及时联系家长,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陪陪孩子,多给予关爱。引导学生大胆的和老师同学交流,教育学生:坏习惯会养成坏品质,我们都应遵守行为规范,约束自己。帮学生从内心中认识错误,继而鼓励、激发学生改正。

第二,教师应多与家长联系。父母是学生的第一启蒙老师,家庭




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父母表率的德行,正确的言传身教,必将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只不过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打工赚钱,有的受社会影响,打牌好赌,无暇顾及子女,对子女缺少关爱,更缺乏沟通交流。对子女的成绩、表现一无所知。记得教二年级时,我班有段时间常听学生说丢了钱,丢了吃的东西,我暗查时,竟发现是我根本没想到的那个小女孩——上期的三好学生,一个成绩优异,特别讲卫生,有礼貌的好孩子。当时我并未惊动她,更没有让其他同学知道,我找准时机和她进行了一次交谈,原来女孩父亲外出打工,她妈妈一人在家带弟弟,还喜欢打麻将,她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大多时候还没回,母亲回来就做饭,照顾弟弟,看见她,只是说:“做作业没?”或“做作业去。”早上去上学,她母亲也不起床,给她两元钱吃早餐,她有时肚子特别饿,妈妈从不关心她。她还说第一次拿别人的东西,是因为她用吃早餐的钱买了一根冰棍,只吃一个包子,上午第二节课肚子很饿,就拿了旁边同学的一个面包吃了,没饱,又拿了另外一个同学的一元钱买了饼干吃了。当同学说丢了东西时,她很不好意思,生怕被人知道,但没人发现是她,后来,她一想吃东西或肚子饿,就去拿别的同学的钱,她说她知道错了。我没责备她,反而觉得她挺可怜,然后抱着她,摸着她的头,跟她讲老师很喜欢她,父母其实也挺爱她,她的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小女孩一出门,我便打电话给她妈妈,她妈妈明白事情后,似乎恍然大悟,连说愧对她。第二天,小女孩告诉我,头天晚饭她妈妈给她做了许多好吃的,今天早餐还煮鸡蛋和面条给她吃,叫她路上小心,好好学习,她还悄悄告诉我今后再也不犯错了。我和她握手拥抱,她特开心,在以后的偷盗事件中,我再也没发现她有怀疑迹象了。




第三,教师要常提醒警告。教师平时应引导学生知法守法;远离社会青年,不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多讲一些偷盗给他人带来的伤害的事例,让他们将心比心;组织学生看一些法制教育片,明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古训,清楚问题的严重性。告诉学生小的坏习惯,可能铸成今后的大错误,甚至犯法,走上犯罪的道路。时常提醒学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生懂得:好思想形成好行为,好行为养成好习惯,好习惯形成好性格,好性格决定好命运。对于偷盗的学生,不要小题大做,更不能恶意辱骂,切勿冲动地一口否决学生,把学生“一棍子打死”。要冷静对待,控制情绪,耐心了解学生犯错的根源,相信学生会进步,会改正。遇到顽固不化的学生一定要追查到底,查找原因,不能让学生总是有机可乘,寻求借口。必要时,给与警告,乃至惩罚。让他们勇于承认错误,知道错了就应该改,并承担犯错行为造成的后果等。但绝不可弄得满城风雨,全校皆知。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犯错误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处理错误。

总之,对于有偷盗行为的学生,“问题”学生,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爱。耐心正确引导,时常提醒督促,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达成教育共识;增强学生的是非观;树立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快乐、健康的成长。



泮春中学:徐萏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7a2856a32d7375a41780b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