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分析

2022-03-25 08:0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分析》,欢迎阅读!
贝多芬,奏鸣曲,月光,分析,音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分析

作者:申苗苗

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0

【摘要】作为浪漫乐派的先驱,贝多芬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月光》奏鸣曲是其最具有独创性和影响力的作品。本文通过对该作品音乐特征进行针对性分析,进一步了解贝多芬创作奏鸣曲的纯熟技巧和精湛技艺,从而在深度和高度上都能高效把握《月光》奏鸣曲的精髓。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月光》;音乐特征 一、作品简介

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创作时间是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因此,受到法国大革命提倡追求人人平等与个性自由的思想内涵。追求个性自由与革命精神,敢于抗争成为贝多芬的艺术创作理念,同时此作品处于初期向成熟时期的过渡,创作风格也介于这两个时期之间,在形式和技巧都有所创新和突破。

《月光奏鸣曲》分为三个乐章,打破了传统古典奏鸣曲的布局,即快、慢、快的模式,音乐素材相对运用也更加自由,突出了贝多芬浪漫主义思想的创作特点。全曲的速度整体上是由慢到快,情绪也在情节发展中逐步热烈,由忧伤到抗争,体现出贝多芬坚定不移与命运抗争的坚定意志,以及对封建等级思想的抨击和抗争。 二、音乐分析

(一)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采用#c小调2/2拍的慢板乐章,连续的三连音拉开序幕,持续弱踏板弱力度加以右手三连音,营造安静氛围,第6小节第一主题在第四拍弱拍中音区出现, pp的力度,整体音域偏。#c小调、慢速、弱力度、偏低音区这四个要素决定了第一乐章的基调;呈示部的主部副部主题分属于不同的调性,主部以#c小调开始,中间经由转调使得副部呈现在B大调上,由于音区的提高、节奏的密集使得作品开始呈现急躁的意味,两主题在形象和调性上均形成鲜明的对比。展开部从第24小节开始,是主题材料的扩大性展开与主题相呼应,其次,作品的再现部是属于动力性再现,主、副部均回归到主调性上,具有奏鸣曲式调性回归的特点,尾声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在发展部材料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第二部分则是主导动机的再现,采用复调的手法后继续加以变化发展。

从和声角度分析,作品以#c小调开始,和声处理上首先需要注意的是那波里和弦的运用,其次是第一乐章呈示部AB两个主题形成大小调的调性对比,其中调性的变换、和声的交替对比,以及音区的转换,都相应也带来情绪色彩的阴暗对比。B部分展开是并未作太多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9a9ac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6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