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科普化之一瞥

2023-04-19 09:2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科技资源科普化之一瞥》,欢迎阅读!
普化,一瞥,资源,科技

科技资源科普化之一瞥

作者: 胡庆华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3年第15



胡庆华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河北石家庄 050061

?要:科技资源科普化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针对科技资源科普化谈一谈个人的认识。

关键词:科技资源 科普化 科普教育

中图分类号:G3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252-01

1 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内容

1.1 什么是科技资源

(1)科技人力资源。包括从事科技研究与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大学里的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导师、博士生、研究生等等。(2)科技投入资源。包括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科研事业经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经费等;科研条件与基础设施:有实验室、观察站及其实验仪器与设备等等。(3)科研成果情况。包括各种科技论文、专利发明、高新技术产品等等。

1.2 什么是科普

科普即科学普及的简称。从本质上说,科学普及是社会教育的一种,它有别于其他的社会教育:如对社会中的人、环境、规范的认知等等。广义的科普还包括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等。

1.3 什么是科技资源科普化

科技资源科普化,就是拓展和延伸科技资源的功能,尽可能地扩大科技资源的应用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科学,运用科学。让科学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个人的一生。

2 科技资源如何科普化

2.1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质

(1)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国民的科学素质关乎着科技资源科普化的成败,科普化的成功比例等等,马虎不得。因此,加强科普化的力度,增强国民对科技资源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能力,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根于民族精神之中,转化成全社会的创新能力,是建立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不管人们的学习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不可否认的是营造浓厚的科普环境、氛围,对丰富人们的知识体系,改变人们的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育不同的人群,科学素养会差异很大,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制定出相应的科普化方案。一是广大科技人员,要通过学术交流、学术报告等形式,不断突破原有的假设和理论,


形成创新思维。二是广大干部、工人,要促使他们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指导工作,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运用多渠道学习科普知识,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科技的比例重些,再重些。三是广大农民,通过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等,增强广大农民的创新意识和利用科学致富的能力。四是广大青少年,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计算机奥林匹克等科学探索和科学体验活动,加强创新思维教育,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严防伪科学入侵。科学研究是严谨的、缜密的、艰辛的,不是灵机一动就能攀登科学高峰的。科技资源的普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过程中难免鱼龙混杂,让一些伪科学的东西钻了空子。

2.2 要很好地利用生活中人们购买商品这一契机

商品是科技物化的成果,也是科技信息的载体。尤其是新科技、高科技研制出来的商品,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市场作为商品流通的集结地,覆盖了许多社会领域、家庭生活和个人空间。如果把有关的科技知识,随商品的售出而传播给买家,这种科普化的方式,涉及的面很广,而且简单又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2.3 要理顺科研和科普的关系

科研与科普是科技工作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科学研究首先需要大量的科技人员、良好的设施、经费等,更需要科技人员严谨、缜密、层次清晰的思维和一种不离不弃的坚韧意志与钻研精神,为了某个科研项目,科学家可能耗去了几年几十年甚至自己的一生,在失败失败再失败中度过,又在自己或别人的失败中积累积累再积累,奋斗奋斗再奋斗!结果呢?有两种可能:一是耗尽一生没有成果,实验失败,但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让后人少走弯路。这也是成功的人生,可能没有鲜花和掌声,但本来平凡充实的人生就是幸福灿烂的人生,也是大多数人的人生!二是你成功了,为社会积累了科技资源,鲜花和掌声会簇拥着你,荣誉和奖励也会包围你。所以不管成功与否,人们崇拜科学家,的确不无道理,他们确实应该受到尊敬和爱戴,因为以上所谈的一切一切。

但是要将这些科研成果即科技资源普及,也必须有人来做。科普工作的艰辛与伟大,一点也不比搞科研差,只是角度不同罢了。说得绝对一点,没有科技资源的科普化,科技资源就失去意义了。我们把科技资源转化成商品,转化到公民的知识结构中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水平,这是多么伟大而有意义的一件事呀!可是有许多人不愿意搞科普,怕被人瞧不起。的确,我们在一些激励机制上是有问题,比如,评职称、晋级、奖励等,科普人员或排不上号,或是排在科研人员之后,这是不对的,今后必须改进,一视同仁。

2.4 要进一步繁荣科普创作,吸引更多的民众去阅读科普读物

科普创作者主要由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自由撰稿人三大部分组成。其应具备的科普创作素质是: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更要有自然科学功底,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功底,并对科学社会学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把科普读物写得很有趣、很耐读、很吸引人;科普读物的丰富全面、深奥有用固然重要,但有趣却是最高境界。有了有趣的科普读物,自然会吸引众人去关注它,科普化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一部分。

2.5 科普教育必须做到社会化、群众化、持续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上每个人都是科普对象,而每个人又都可能成为科普工作者。这就是社会化和群众化,科普的特点之一和之二。当然,科普化也需要相对固定的基本队伍,这就是分散在各行各业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另外,科普还有很重要的第三个特点,就是它的持续化。高科技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资源层出不穷,科普教育必须紧紧跟上,


并踏踏实实地去做,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关系国家民族生存状态的大事,也是科普教育持续化的具体表现。

3 科技资源科普化的重要性

(1)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与科技进步休戚相关;尤其我国在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如果没有科技资源的广泛科普化,便没有眼前的一切。

(2)科技资源科普化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技的进步与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国民的生活,更新人们的理念等具有重要意义。

(3)科技资源科普化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仅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再兴,谢华.新形势下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22.

[2] 惠娟.浅谈科技资源科普化建设[J].商场现代化,2012(2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adccef50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9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