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梗概

2022-09-08 09:02: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呼兰河传梗概》,欢迎阅读!
呼兰河传,梗概

呼兰河传梗概

《呼兰河传》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引线,描绘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疆呼兰小城的风土画。作品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幕幕悲剧性的生活图景:令人窒息的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举"一一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报庙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有二伯的不幸遭遇;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可却没一个愿意。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的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个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叫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争时,多亏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原来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简要鉴赏

在第一章围绕大泥坑子,作者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一下起雨来这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的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来往的过路人,一走到这里,就象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到了早季,大泥坑子表面干燥结实,等人或车马一走上去,使都陷进去了,需要费很多事,才能把翻进去的车马抬出来。大泥坑子还经常淹死猪、狗、鸡、鸭。大泥坑带结人们的苦头太多了,但是没有人建议填平它。由于人们生活的古板单调,他们常常喜欢寻找一些无聊的乐趣,这大泥坑子能给他们以满足。他们津津有味地谈论、添枝加叶地渲染大泥坑子的威严,好象大泥坑子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好处似



1

的。他们把令人烦恼的事情当作开心的事情谈,可见,他们的麻木。在议论大泥坑子的时候,他们还把它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据说农业学校校长不倍龙王爷,因此龙王爷报复他,他的儿子才掉进了大泥坑。大泥坑还能把"瘟猪"变成"淹猪",使呼兰人既可以吃上便宜猪肉,又可以去掉疑心,这也算大泥坑带给人们的好处......

作者借大泥坑子这一能够反映小城人们精神状态的事物极其深刻地描绘丁他们愚昧、麻木、庸俗的精神状态和灰色的生活。从这点上看,大泥坑子这个极平常的事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它对呼兰小城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状况做了总的展示,令我也想到现在的社会,难道没有这种情况吗?

第五章讲述了小团圆媳妇之死的悲惨故事,对被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和习俗荼毒了的人们的灵魂作了深刻的揭示。小团圆媳妇 --------- 一个仅仅十二岁而被称做十四岁的小姑娘;一点也不害羞,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等。曾经"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曾经"看见我,也还偷着笑" "大大缸里边,叫着,跳着,好像她要逃命似的狂喊""到后来她连动也不动,哭也不哭,笑也不笑""当晚被热水烫了三次,汤一次昏一次""那连哭带叫的小团圆媳妇,好像在这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过叫过""还没有到二月,那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小团圆媳妇就死了。"

她的生命由最初的美丽和茁壮,以及她孩童般的天真与烂漫,还有她对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热望。健康、快乐的女孩因为生命的强盛,因为性格的直率,被婆婆打出了毛病,到后来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断折磨、摧残,终于死去了。这样写更突出生命的被蔑视、被践踏,更能表达作者的悲怆和苦痛。

她婆婆------"用破棉把她蒙起来了""又把她给蒙起来了""把她的衣服撕掉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也睡得打呼了""团圆媳妇的婆婆一边烧着还一边后悔,若早知道没有什么看热闹的人,那又何必给这扎彩人穿上真衣裳……心里又悔又恨""说这团圆媳妇一定是妖怪"。再联系选段之外婆婆的那一大段语言描写:"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有几回,我是把她吊在大梁上,让她叔公公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她几回,打得是着点狠了,打昏过去了。可是只昏了一袋烟的工夫,就用冷水把她浇过来了。是打狠一点,全身也都打青了,也还出了点血。可是立刻就打了鸡蛋青子给她擦上了。" 媳妇的地位,媳妇的生存价值不值得一提,而婆婆拥有管教的权利;人生百无聊赖,精神贫穷,才使得人性淡失。

周围人:"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没有白看一场热闹,到底是开了眼界,见了世""于是人心大为振奋,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觉的也精神了……心里都满是秘密""她们围拢过去,看看有死没有?""家家户户都睡得沉实实的""吃了饭才回来……又慢又得意……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等等。目的在于揭示他们的愚昧、迷信的精神状态。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是一个"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健康、活泼的女孩子。这样的女孩子,为什么到婆家后,婆婆就"一天打八顿,骂三场"而直到把她折磨死了呢?原因是周围的人都用封建的思想道德、封建的习俗来衡量她,因此认为她"不规范",她"太大方了""坐到那儿坐得笔直,定起路来,走得风快"。街坊邻居都议论她,说她不象个小团圆媳妇,这就使她的婆婆认定非狠狠地打她不可,理由是"不狠那能规矩出一个好


人来"小团圆媳妇被打,不服,被吊在大梁上,她叔公公用皮鞭子狠狠地抽她,打昏过去,又用冷水把她浇过来。她婆婆有时用烧红过的烙铁烙她的脚心,用针刺她的手指尖。小团圆媳妇被拆磨病了。婆婆又请跳大神的来给她治病。跳大神的把她放在大缸里用滚热的水浇,给她"洗澡"。小团圆媳妇终于被折磨死了。然而折磨她的人似乎又是无辜的。人们"恨的对象不是小团团媳妇的婆婆"

第六章着重描述的人物――有二伯。有二伯是个性情古怪,勤劳、倔强而又麻木的老人。从他的出身看,他是属于张氏家族之中的人,但由于他那股败落得最早,这又使他成为家族以外的人,甚至地位还不如一般的仆人。他三十岁就来到张廷举家当长工,一年四季辛辛苦苦地干活,所得到的只是吃点残羹剩饭,他被剥削得一贫如洗。他没有财产,没有家眷,甚至连个固定住处也没有。他仅有的行李是一掀动就从被角往外流着棉花"的被子和一掀动毡片就一片一片掉下来的褥子。他的枕头一动就"哗哗地往外流着荞麦壳"。这套破烂不堪的行李,"有二伯三天两天的就要动手缝一次."他穿的是"大半截子的衣裳,不是长衫,也不是短衫"走在街上,人们都不知道他是那个朝代的人。他戴的草帽没有边沿,只有一个帽顶。他穿的鞋,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跟。他前边掌掌,后边钉钉,过了几天,还是掉底缺跟的。因此他的脚,永远离不开地面。他"要猴不象耍猴,讨饭不象讨饭的"

主子待他还不如一条狗。日俄战争时,俄军杀到呼兰,主子家个个逃命,有二伯却被他们留下守着家。俄军的马刀乱杀乱砍,他能活下来,也是死里逃生了。他的地位还不如一般的仆人,老厨子经常奚落他,孩子们也骂他,取笑他,向他抛石子。人世的炎凉,使他性情变得古怪了。他"很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他很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一和人在一起,他就一句话也没有了。就是有话也是很古怪的,使人听了常常不得要领"。他对主子不满,常常指桑骂槐,有时直接谩骂出气。骂张家"黑心粒""兔羔子""尽是些耗子"…。他除了用怒骂对付张家的毒打外,还以偷的办法对付主子。他偷钢酒壶、锡火锅、大钢钱、大澡盆,拿去卖。他还在粮食仓子里边偷米,背到粮米铺去卖。他偷了东西,又爱面子,怕人家提到""字,人家一提,他总是不好意思。

有二伯是麻木的,他的性格中有阿Q的影子。他虽然地位极低下,却还不忘记自己是主子的同宗二哥,因此, "一听人家叫他'二掌柜的',他就笑逐颜开。叫他有二爷,叫他有二东家,叫他有二伯也都是一样地笑逐颜开"。他最忌讳人家叫他的乳名有子,但""的祖父叫他"有子",他不生气,他说:"向皇上说话,还称自己是奴才呢7总也得有个大小。宰相大不大,可是他见了皇上也得跪下,在万人之上,在一人之下"。可贝,封建等级思想他是看得很重的。他和小团圆媳妇都居于地位低下的人。他本应该同情小团圆媳妇,可是他却跟别人一样说"()年头是啥年头呢,团圆媳妇也不象个团圆媳妇了。"对小团圆媳妇的惨死,他无动于衷。王大姑娘和冯歪嘴子成家,有二伯却认为"那算完,长的一身穷骨头穷肉,那穿绸穿缎的她不去看,她看上了个灰秃秃的磨官,真是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有二伯处于奴隶地位,有时思想却是主子们的思想。作者着重揭示有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冯歪嘴子是《呼兰河传》第七章着重描述的人物。如果说小团圆媳妇是无意识地违背"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那么磨官冯歪嘴子则是有意识地违背了"几千年



2

传下来的习惯而思索而生活"的。他是个敢于打破封建传统规矩的奴隶。他勇敢地追求爱情和幸福,要争得做人的权利,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表现出生的坚强和勇气。在能够致小团圆媳妇于死地的封建思想意识浓重的呼兰小城,在用封建伦理道德观察一切的人们的重重包围之中,他敢于和王大姑娘自由恋爱结婚,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当他的第一个儿子降生后,磨房掌柜和掌柜太太大骂他:"破了风水了,我这碾磨房,岂是你那不乾不净的野老婆住的地方!"把他们赶到磨房南头装草的房子里住。开初几天,冯歪嘴子的门下竟站着不少探访员。流言裴语四起,都是关于冯歪嘴子和王大姑娘的,人们奚落谩骂他们。有的还看他们笑话:"那草棚子才冷呢!五风楼似的,那小孩一声不响了,大概是冻死了,快去看热闹吧!"……"他妈的,没有死,那小孩还没冻死呢!还在娘怀里吃奶呢。"有的看了冯歪嘴子的炕上有一段绳头,于是就传说着冯歪嘴子要上吊"总之,愚昧保守的人们总是用扭曲了的变态心理去敌视叛逆看。

冯歪嘴子任凭人们奚落,平静地生活着。他爱自己的孩子,体贴自己的妻子。当他的妻子生下第二个孩子不久死去后,旁观者又准备看他的热闹了,可他反而镇定下来。他并不象旁观者想象的那样绝望,他觉得他在这世界上一定要生根,一定要把他的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于是他照常活在这世界上。他自己动手喂那刚出生的孩子,他用筷子喂也他不吃,他用调匙喂他。喂着小的,带着大的,他该担水担水,该拉磨拉磨,以至使周围的人都惊奇,觉得意外,而且有些恐惧了。冯歪嘴子是生活的强老,是抗争者。"这个形象身上闪耀着战斗的韧性。这种战斗的韧性是为鲁迅先生所赞颂过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c2ad935a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