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实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2023-03-14 05:2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霍桑实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欢迎阅读!
霍桑,学英语,对大,借鉴,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霍桑实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作者:吴长青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科技·学术版 2008年第04

摘要:霍桑实验是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对人类各种管理活动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霍桑实验的结果可以充分关联于大学英语教学,并为大学英语教学所利用,本文结合霍桑实验揭示的心理因素与效率的关系以及非正式组织的重要作用探讨这一实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霍桑实验;大学英语教学;情感教育 1、引言

霍桑实验是西方管理科学发展的里程碑,对人类各种管理活动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虽然霍桑实验是针对企业管理而言的,但在当前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越来越依赖于外界的辅助,如:网络和计算机,而轻视情感的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教师授课的效率。霍桑实验的结果与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也希望借此文让更多的英语教师了解这一管理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霍桑实验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联

2.1“霍桑实验的简要回顾 20世纪初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西方管理界普遍认为激励人们生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动因来自外部的物质因素,如金钱、地位和良好的工作条件等。20世纪2030年代之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分厂中为测定工作条件、社会因素等对生产效率影响程度而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实验历时十年左右,主要分为初期和后期。从19241927年为实验初期,目的在于寻求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以上两者没有明显的联系,而表现出来的则是心理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期从1927年冬到19325月,由哈佛大学从事工业管理研究的副教授梅约(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持,主要进行了福利试验、访谈试验和群体试验。根据实验的结果,梅约提出了非正式群体的概念,认为在正式组织中也存在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特殊规范,对其成员的行为存在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1933年,梅约出版了专著《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系统总结了霍桑实验的结果,提出社会人假设和非正式群体等著名概念,并据此创建了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学派,其实验本身也被作为管理科学研究的典范载入了现代管理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霍桑实验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关联 霍桑实验虽然是针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展开的,但其研究结果与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效率,如何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有着一定的关联。

目前的英语学科教学中,更多的是重智性,而轻情性,即:重视知识和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的发展。但我们知道:教师面对的是人,而人是有感情活动的,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很大影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信息的传输和知识的吸收。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学习语言是学习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外语学习涉及诸多的社会心理因素(束定芳、庄智象,1996)。 其次,当前的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教师过多的依赖外界辅助条件,如:计算机和网络,学生课外也过多的依赖这些辅助手段,忽视了课堂教学和学习中的情感交流,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心理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过多的依赖精美的教学课件,依赖网络信息的大容量,而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只可能让一堂课变成电影课堂,教师疲于收集资料,疲于放映,信息在学生脑海中也只会过眼云烟,没有时间消化甚至就没有时间记录,达不到语言学习的效果。

此外,语言学习的课堂,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也事实存在,特别是在分级教学试行的班级,非正式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些来自同一专业、同一自然班级、同一寝室的学生以及有共同志趣的同学自然而然扎成堆,语言学习上也会相互影响,上课时,教师可以观察到哪些同学经常坐在一起,这就是非正式组织最典型的例子。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的存在,并正确利用其作用,教师就能在班级中营造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从而更好的促进语言教学。

3霍桑实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今天,当我们重温霍桑实验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时,不由得惊奇地发现霍桑实验的结果对大学英语教学也有着深刻的启示。

3.1霍桑实验中的情感心理因素的借鉴意义 霍桑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工作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其中的福利试验、访谈试验则验证了心理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企业,员工工作热情、积极努力才是生产效率的源泉,而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努力又取决企业主对员工的体贴和关心,并不完全取决于工作条件的改善。在语言学习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也源自于学生热情和积极主动,而持续对语言学习保持热情并积极努力同样取决于教师的情感教育,霍桑实验的结果与现代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1982) 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情感过滤假说相吻合。Stephen D.Krashen认为:造成语言学习个体差异的因素通常可划分为三大范畴。分别是认知,情感和个性,Krashen还认为外语的输入首先必须通过情感的过滤才能得以实现,外语的学习要受到动机(motives)、态度(attitudes)、需要(needs)、自信self-assurance)、和各种情感状态(emotional states)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是一种全新的语言,在学习阶段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在听说能力的提高上,学生的自信心尤为重要。英语学习的课堂正是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和找到自信的平台,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鼓励学生,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感,关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认识并排除消极的情感因素,这样做甚至比多传授一些知识点给学生更为重要。

3.2霍桑实验中非正式组织的借鉴意义 霍桑实验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发现了非正式组的存在,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群体),它是人们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由于地理位置、共同的兴趣爱好、情感观点、亲戚朋友、工作、学习关系等自发形成的群体,它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成员的行动,有时候它会起正面作用,有时候又会有负面作用,学生中的非正式组织可能是三、两个同一专业的同学,可能是四、五个同一个寝室的室友,也可能是一些志趣相投的朋友,教师如果能充分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在一个班级中的存在,并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对促进整个班的语言学习氛围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基于此,教师可在所在的班级开展合作学习, 或叫小组学习团队学习的语言教学模式。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有意识的去发掘一个班级中的扎堆现象,让这些同学组成小组,并为小组量身制定一些学习目标,在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小组参与的学生形成了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学生从中获得了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机会,而不只是单纯地从教师和教材中获取信息。适当的合作任务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舒缓学生单独学习时的紧张感和挫折感, 而另一方面激发他们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帮助学习者发展语言技能。这种合作学习或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促进整个班级的语言学习氛围,现实教学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某个寝室的同学英语学习都很优秀、或一个寝室集体考研这种现象等,其根本是非正式组织发挥了作用。 4、结束语

虽然霍桑实验是基于企业管理提出的,但其结果对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果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充分领会情感教育非正式组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实践,也许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薛辉,霍桑实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c8f238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b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