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必备】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创造宣言》(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

2022-04-02 19:0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复习必备】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0《创造宣言》(第2课时)当堂达标题 新人教版》,欢迎阅读!
当堂,年秋,上册,课时,人教

20《创造宣言》当堂达标题

一、阅读原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作者在文中反驳了哪几种错误的观点?

2. 作者在批驳了错误观点之后,得出了怎样的正面论点?

3.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二、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1. 有人说: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单调无过于坐监牢,但是就在监牢中,产生了《易经》之卦辞,产生了《正气歌》,产生了苏联的国歌,产生了《尼赫鲁自传》

2. 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3.罗丹说:“恶是枯干。

三、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 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

1


2. 蚕吃桑叶,尚能吐丝,难道我们天天吃米饭,除造粪之外,便一无贡献吗?

3. 这只是一半真理;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四、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自古英雄多磨难”。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音乐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十七岁失去母亲,三十二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可贝多芬不消沉、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1.选段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选段中两个事例能否删去一个?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 环境太平凡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不能创造;年纪太小不能创造;太无能不能创造;陷入绝境不能创造。

2.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


3.结构上总结全文。内容上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

二、1. 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易经》《正气歌》、苏联国歌、《尼赫鲁自传》和雷赛布及平老静的事例,强调“在单调的环境中一样可以创造惊世之作”,极具说服力。

2.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把“刀法”比作教育,把“交响曲之节奏”比作正确地教育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教育过程中创造正误的重要性。

3.运用道理论证方法,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从正面阐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 三、1.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任何一点的创造力,都会带来收获。 2. 运用反问的修辞,引发读者的思考,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3.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勇气比作“斧”,把智慧比作“剑”,把信念和意志比作“金刚”,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陷入绝境,走投无路时,只要有勇气、智慧、信念和意志,就会绝处逢生。

四、1. 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司马迁和贝多芬的事例,具体论证了“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这一中心论点,令人信服。

3.不能。司马迁遭受宫刑写《史记》的事例,是从中国古代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贝多芬遭受挫折成为世界音乐大师的事例,是从外国仁人志士的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的。用两个事例使得论证更全面,更令人信服。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c9aa4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