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的牧羊人

2022-09-21 20:0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植树的牧羊人》,欢迎阅读!
牧羊人,植树

植树的牧羊人 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词语,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运用圈点勾画关键语句的方法,把握牧羊人坚持不懈、不求回报、乐观向上的性格特征。

3.引导学生感受牧羊人心存善念,幸福他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勾画出“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变化的语句。 难点:领会文章的主旨,感受牧羊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直接导入

一个孤独的农夫,数十年如一日,在荒原上种植着树木,靠自己的体力和毅力,把荒凉的土地,变成了流着奶和蜜的田园,今天,让我们走进《植树的牧羊人》看看是什么精神在支撑着他。 ()知识预览 1.作者简介

让•乔诺(18951970),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1895年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遭受了严重的精神创伤,由此坚定和平信念。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再次应征入伍,发表反战文章。主要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2.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原题为《种树的男人》这植树的人,还种植着希望与幸福》(The man who planted hope and grew happiness)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读者文摘》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个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牧羊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但小说于1954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被翻译成十多种文字。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3.文章体裁 短篇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二、课文学 ()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

文章开头写到“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情。”牧羊人长期在做一件什么事?他做了多少年? 植树三十多年(19131945) 2.读准字音,掌握下列词语。 坍塌() () () () 废墟() 慷慨( ) 富饶() 水渠() 乍看() 缝隙() 溜达() 薄荷() 光秃秃() 流淌() 干涸() 酬劳() 沉默寡言() 琢磨( ) 慷慨:不吝惜。

干涸:河流、池塘等干枯,没有水。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不毛之地:不长草木的地方。毛,地面上的植物。这里作动词用,长出草木。 张扬:宣扬;声张。 溜达:散步,闲走。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琢磨:思考,考虑。

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很少说话。沉默,不出声。寡,少。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本文记叙了“牧羊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19136月,“我”第一次到这里旅行,看到____________的景象,在“我”找水时,邂逅了“牧羊人”,并在他的小屋留宿,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又踏上了“____________,得知“牧羊人”改“_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除种橡树外还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我”看到了“溪水”1945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这里重新____________,变得“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用双手和毅力将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阿尔卑斯山荒芜之地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田 荒凉 去往那片高原的路 牧羊 养蜂 山毛榉 白桦 充满了生气 富饶

4.再读课文,思考: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找出文中“我”与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时间的词语并做上记号,理清文章思路。 时间顺序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运用议论,对牧羊人的形象进行高度概括,总领全篇。 第二部分(220):记叙和描写牧羊人通过植树,使废墟变成绿洲的伟大壮举。

这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212)初遇牧羊人(19136)


第二层(1318)再见牧羊人(一战结束后) 第三层(1920)最后一次相见(19456)

第三部分(21):再次议论,照应前文,揭示主题,表达对老人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2)牧羊人是怎样种植橡树的? 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里放进一棵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3)牧羊人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自信、平和,安静,忠厚,不张扬,沉默寡言,有毅力。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把握文章的脉络。 三、巩固练习

1.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帐篷 微薄 滚烫 呼啸 慷慨无私 B.琢磨 酬劳 爆发 张扬 源源不断 C.挺拔 流淌 干躁 硬朗 沉默寡言 D.飘荡 浇灌 遮拦 造就 连锁反应 2.填空。

让•乔诺,法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____________勋章。本文体裁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躁”应为“燥”

2.作家 电影编剧 法国荣誉 短篇小说 四、课堂总结

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着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在荒漠中种出了大片的树林,把土丘变成了绿洲。我们感慨: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啊!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d7d9f469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9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