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

2022-04-17 23:00: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欢迎阅读!
湖上,古诗,练习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练习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cǔ chǔ 孤帆 . fān fán 中断 . dàn duàn 淡妆 . zhānɡ zhuānɡ 潋 . liàn niàn 雨亦 . yí yì 二、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三、写出诗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天门中断楚江 .. 孤帆 .. 一片日边来 山色空蒙 .. 雨亦奇 水光潋滟 .. 晴方

四、默写本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睛后雨

五、写出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一诗句的意思。 六、填空。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 。我还知道他的诗:《 》和《 》。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我还知道他的诗: 》、《 》。

七、想象下列诗句描绘的画面,并画下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部分答案:

五、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题解:饮湖上初晴后雨:此诗写于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当时,苏轼与朋友一起在西湖饮酒,天气初晴后雨,诗人饱览了西湖晴日与雨中的湖光山色,由衷赞叹,写下了这首咏赞西湖的名作。2.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3.方好:正显得美丽。4.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5.西子: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6.宜:合适。 诗句大意:

晴天之时,西湖在灿烂的阳光下,波光闪动,正显得十分美丽。

而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景色也非常奇妙。 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湖就像是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合适无论晴还是雨,都能显出其美丽的风姿。

第一句:写晴天时西湖的水光。第二句:写雨天时西湖的山色。第三第四句,用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个比喻尤为令人称道,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知识扩展: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赏析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


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赏析

诗的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

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进一步运用他的写气图貌之笔来描绘湖山的晴光雨色,而是遗貌取神,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湖山的神韵。喻体和本体之间,除了从字面看,西湖与西子同有一个“西”字外,诗人的着眼点所在只是当前的西湖之美,在风神韵味上,与想象中的西施之美有其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相似之处。而正因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对这个比喻,存在有两种相反的解说:一说认为诗人“是以晴天的西湖比淡妆的西子,以雨天的西湖比浓妆的西子”;一说认为诗人是

“以晴天比浓妆,雨天比淡妆”。两说都各有所见,各有所据。但就才情横溢的诗人而言,这是妙手偶得的取神之喻,诗思偶到的神来之笔,只是一时心与景会,从西湖的美景联想到作为美的化身的西子,从西湖的“晴方好”“雨亦奇”,想象西子应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当其设喻之际、下笔之时,恐怕未必拘泥于晴与雨二者,何者指浓妆,何者指淡妆。欣赏这首诗时,如果一定要使浓妆、淡妆分属晴、雨,可能反而有损于比喻的完整性、诗思的空灵美。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3e2723ae2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