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案例

2023-01-09 09:02: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旅游心理学案例》,欢迎阅读!
心理学,案例,旅游

旅游心理学案例

长城脚下的尴尬一幕

来自美国的史密斯先生已60多岁了,在与中国的H公司进行业务交流之余要 登一登著名的万里长城。H公司特意聘请某旅行社的年轻导游小李亲自陪同。来到八达岭下,考虑到史密斯先生已年过六旬,小李就非常殷勤地进行搀扶。没想到此举却令史密斯先生大为不快,他不客气地说:"李先生,如果我没有能力自己登上长城,我今天就不会到这里来的!"

分析:小李的服务态度不能说不""可为什么反而令史密斯先生不满呢? 说明,服务工作能否做到游客的心窝里,不在于你的服务是否热情、周到,而在于你所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游客的需要。尊老爱幼在中国被视为美德,而对一个美国老人,他需要的不是因年老而获得的尊敬,而是对其健康体魄的肯定。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者,心理面貌必然存在着差异,对服务会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只有首先对游客心理作以了解,才能谈得上向其提供有效的服务,那种不看对象、千篇一律的服务方式是无法令游客满意的。 谁是胜者

我所在的N学院,系里每年都组织老师外出旅游。旅游方式是我们事先选定目的地和行程路线,然后再请旅行社负责组织。经营同一条旅游线路的旅行社有很多家,我们就在与多家旅行社洽谈的基础上选定一家。那么谁将赢得我们这60多人的一个大团呢?这取决于旅行社派谁以及如何同我们进行洽谈。我们3月份的那次小浪底一王屋山两日游,就连续找了三家旅行社方才谈妥。

第一家A旅行社派来的业务员手里拿了一脊各旅行社的价目表,一再强调A旅行社的定价是同行中最低的,比其他旅行社的定价低10-20/人。而当我们问及详细的服务标准,如坐什么车,乘什么船,派什么导游时,他都没能及时做出明确回答。这难免使我们对A旅行


社的服务产生疑虑。一年中难得集体出游这么一次,我们考虑的重点显然不在于多花或少花十块二十块钱。

第二家B旅行社派来的业务员显然是一个生手,他似乎远没料到我们会问那么多那么细的问题,例如几点儿分到达哪里?在哪儿吃饭最合适?年轻人爬山需花多长时间?年龄大的人又需要多长时间等。对一些细节问题不甚明了,所带的资料也很不充分,就一趟又一趟地返回旅行社准备资料。最后,经过几个来回的折腾,总算以其诚恳、热情打动了我们。我们就问了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们带团,你们会为我们派一个什么样的导游?"这小伙子不假思索地回答:"谁负责联系的团队,谁就当导游。"显然,在这最后的关口,B旅行社败下阵来。 第三个与我们洽谈的是C旅行社的业务员,他似乎对我们可能问及的所有问题都早有准备。在准确流利地一一解答了我们所关注的问题之后,他补充道:"你们是高等院校的老师,又是这么大的一个团队,我们将派出我社资历最深的优秀导游来为你们带队……" 最后,我们选中了C旅行社。

分析:对于旅游产品,消费者在出行之前,所能识别的只是它的一部分内容,即旅游线路和价格,而对其所包含的另一部分内容,即服务状况,消费者却无法识别。如何选择呢?这就看旅游经营者如何宣传展示自己了。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旅游者选择哪家旅行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各旅行社的洽谈情况。比较AB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0aced5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