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作文典型素材汇编蓦然回首,你在哪里

2022-12-10 20:08:3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考语文议论文作文典型素材汇编蓦然回首,你在哪里》,欢迎阅读!
议论文,蓦然,汇编,素材,回首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蓦然回首,你在哪里?

当年,一首深情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曾让多少人心灵为之感动震颤;一部电视《寻找回来的世界》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热议、思考。柯岩被誉为20世纪全能式作家”

她的离世,令读者唏嘘不已。

●王嘉

当代著名诗人和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原书记柯岩,因病于2011121113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当年,一首深情的《周总理,你在哪里?》,曾让多少人心灵为之感动震颤;一部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又引发了全国范围的热议、思考。柯岩被誉为“20世纪全能式作家”,她的离世,令读者唏嘘不已。 20世纪全能式作家

柯岩原名冯恺,1929714日生于河南郑州。1949年起,她先后在中国青年艺术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任专职编剧,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她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妻子。

柯岩被誉为“20世纪全能式的作家”,她的作品中不仅有诗歌《周总理,你在哪里?》报告文学《癌症≠死亡》,还有长篇小说及同名电视连续剧《寻找回来的世界》等。1965前,柯岩主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1978年后,柯岩创作报告文学,迅速反映现实生活。 1976年,当柯岩从收音机中听到周总理病逝的消息后,她哭了,而当她亲眼看到无数群众送别周总理的场面时,决定要用笔记录下这一时刻。柯岩回家拿起笔开始创作,此时却感觉头重笔轻,撕毁了无数稿纸。“刚开始写的东西都像记流水账,后来我每天到广场和群众一起哭,看到一位老大娘,她一边拍着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边哭,我当即决定用哭亡灵形式来写人民哭总理。”柯岩曾这样回忆说。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时,《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了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充满真挚情感的诗歌打动了无数读者。虽然当时怀念周总理的诗歌不计其数,但这首流传最广、最深入人心。

柯岩创作上的另一个辉煌,是由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寻找回来的世界》1985年,柯岩的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被改编为电视剧播出,引起强烈反响,并相继荣获飞天奖、金鹰奖、国家教委奖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等7项大奖,被誉为当代中国的“教育诗”。这是一部失足青少年改造题材作品,这些曾迷失方向的青少年,最后在老师们辛勤培育下回归社会。这部电视剧被广泛接受,并不仅仅因为题材的特殊性,而是因为柯岩准确地抓住了当时社会思潮的脉动。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为癌症患者奉献,讲述生命中的感动

关于柯岩这个笔名,她曾解释说:“中国古代把绿绿的小树称为柯,岩呢,当然是大而坚硬的石头,取这个笔名,因为我知道写作是件很难的事,决心终生根扎大地,终生奋力攀登,从而使作品能像岩石上的小树那样富有生命力。上世纪80年代,柯岩创作的报告文学《癌症≠死亡》,就是最好的证明。

1981年,柯岩因心脏病住院。出院不久,又因疑患肾癌重新住进医院。一到癌症病区,柯岩顿觉气氛紧张。柯岩在癌症患者周围,见证了很多生离与死别、痛苦与折磨,她虽最后被排除癌症嫌疑,但也因此第一次接触到癌症患者群体,并接触了抗癌明星高文彬、于大元,了解了更丰富的治疗故事,并接受了新的医学理念。他们与死神搏斗的精神令她深受感动。在大家要求下,她创作了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用作品讲述生命的顽强和感动,让无数癌症患者看到生的希望,也使人们改变了对癌症的认识。

鲜为人知的是,创作了《癌症≠死亡》后,柯岩的家差点成了癌症咨询中心,来信的、来电话的、来人的……患者家属扶着、背着、抬着患者,令她应接不暇,由于接待不过来,柯岩病倒了,她就让女儿顶上来,后来女儿也累病了,这才不得不举家“大逃亡”。柯岩曾说:“能为癌症患者做点事,我很快乐,同时我也被他们的坚强和乐观鼓舞着,想想他们,我没理由不乐观。2004年,柯岩又创作了一部描写抗癌勇士的长篇小说《CA俱乐部》 贺敬之一场大病 促成文坛伉俪

日前,诗人桂兴华在其博客上发文,并放上两张与柯岩的合影,以此悼念。桂兴华透露,之前,他曾与柯岩的丈夫贺敬之通过电话。贺老在电话中透露:“柯岩已4个月不省人事了。桂兴华唏嘘道:“这是一种坚持,对生命向往的一种坚持。令我深深感动。

贺敬之与柯岩这对文坛伉俪的恩爱生活,令许多人羡慕不已。他们同普通百姓一样,爱享受温馨和谐的时光。贺敬之闲暇之余挥毫泼墨,阅览报刊。柯岩则忙事业,有时伏案写作,有时整理文稿,有时应邀外出演讲。之前,英达采访他俩时,问到了来世,贺敬之的回答很精炼:“下辈子我还找她。”当时在一旁的柯岩,笑得很灿烂。

回忆两人的恋爱时光,贺敬之曾笑着透露:“是一场大病将柯岩送到我身边。1950初,柯岩所在剧院举行剧本座谈会,请当时已是著名诗人的贺敬之去谈《白毛女》创作经验,初次接触,贺敬之对柯岩印象很好一朴素,热情,不矫揉造作,而柯岩一见到贺敬之却大感意外——《白毛女》作者竞这么年轻、文雅、富有幽默感,完全没有大作家的架子。之后两人交往越来越多,常在一起谈文学、谈生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24c954be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7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