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人物比较

2023-01-14 04:3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鸿门宴》人物比较》,欢迎阅读!
鸿门宴,人物,比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鸿门宴》人物比较

作者:吴立荣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1年第09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精彩篇章如百花盛开,艳放其中,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便是其中一朵。它展示了秦汉之际刘邦、项羽两支武装力量的初次对抗,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人物的鲜明形象,表现了人物的丰富性格,预示了项、刘的不同命运。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将帅之比:上驷对上驷

项羽 其性格可用三个字概括:傲、直、仁。其傲表现有四:一是接到曹无伤沛公欲王关之密报,立即决定进攻,深层原因是他曾击败秦的主力,各路诸侯都已默认其霸主位,而刘邦称王之举触犯了他的尊严;二是从宴饮坐向可明显看出其傲慢自大;三是席间对范增的多次暗示默然不应,对项庄、项伯筵间舞剑亦不表态,也是因刘邦籍吏民,封府库,以待将军等语维护了他的尊严,深层原因是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不想在席间杀死他;四是对樊哙闯宴、斥责格外宽容,原因之一也是樊哙将他看得比怀王还高,有求赏之意,这也合乎他自矜功伐的心理。骄兵易败,有此四者,其决策失误之大,自不待言。其直表现有三:一是一接到左司马密报即大怒,立即下令飨卒攻刘,对此举之得失毫不考虑;二是刘邦军门自谢,并言有小人离间,沛公话还未完,项羽已截口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一句便断送了功臣性命;三是沛公不辞而别,项王知后坦然受璧,置之坐上,丝毫不觉沛公离因,憨直之态,令人忍俊不禁,无怪亚父要剑撞玉斗,大骂竖子不足与谋。其仁表现亦有三:一是宴中范增数次举玦提醒,击刘于座,项王默然不应;二是项伯与沛公约为婚姻后进言于项羽,要善遇刘邦,项羽即许诺;三是沛公离去后项羽并未下令追击。此举除无机心外,也与其天性中之有关。

刘邦 其性格亦可用三字来概括:狠、变、谋。坚决果断,冷峻狠毒,是刘邦的第一个特点。沛公宴赴鸿门,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回营后即诛杀曹无伤,此狠之小者;此外,明时王象春诗《书项王庙壁》中有鼎上杯羹弃翁姥句,言项羽曾以烹刘父以挟,刘邦竟言要分一杯肉羹,此狠之大者。审时度势,善于权变,是刘邦的最大特点。当项伯夜驰张良,良具告沛公项羽将起刀兵,沛公不顾身份,对项伯不仅兄事之,且约为婚姻,此举成效之显著,从文中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可以见出;樊哙闯宴进言后,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此时沛公度席中形势,早知凶险,早有让勇士护驾脱逃之意,于是借樊哙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之语,遂去军中。心有谋略而胸有城府,不形之于色,是刘邦的第三个特点。范增曾对项羽言,沛公入关后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与居山东时判若两人,此其志不在小,此谋之大者;张良问及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时,沛公只回鲰生,并不直言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名。又,当项羽直言奸细为曹无伤时,沛公早心生杀意,但依然神情自若,顾左右而言他,此谋之小者。

谋臣之比:中驷对中驷

范增 有三件事可看出范增的老谋深算。一是沛公谢罪鸿门,事先项王并未和亚父商量,而宴会中,范增已认为这是击杀沛公的绝好机会,即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二是见项王因妇人之仁而默然不应,范增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离席召项庄面授机宜,让其以祝寿为由舞剑助兴并伺机击沛公于座;三是知沛公已逃,而项王还懵懵懂懂,已心知在以后的政治斗争中,项羽已不能与刘邦相抗衡,于是愤怒之余大胆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此后事实也果如其言。

张良 在老谋深算这一点上,张良亦有三件事可为佐证:一是骤闻项军有变,即疾告沛公,并出计通过项羽季父项伯婉达沛公无背反之意,暂缓局势;二是眼看宴会中频现杀机,即招勇士樊哙,宴中护驾,并乘间让沛公先行离去,逃离险境;三是度沛公已至军中,乃入谢,献璧与斗,并巧言掩饰,言沛公离因为恐霸王督过。 勇士之比:下驷对下驷

在《鸿门宴》中出现了两个引人注目的勇士:项庄与樊哙。主帅之护卫亦如今日之保镖,必是武功、心智高绝之士。项庄虽身列武士,但武功泛泛,且勇而无谋,从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可看出。樊哙则是一个闪光的形象。其强可使卫士仆地,项王按剑;其勇可啖生彘,斥霸王;其谋行之有效,粗中有细。同樊哙相比,项庄已望尘莫及,再加上项伯的暗中倒戈,勇士之比已立见优劣。

《鸿门宴》是一场貌似友好、斗智斗勇的生死之搏。从三组人物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将帅之比,已是邦优项劣,沛公已露龙虎之相,霸王只属大将之才;谋臣之比,虽在伯仲,但将帅的素质却决定了良胜增败;勇士之比,沛公也略有优势。这样,这场杀机四伏的争斗便发生了微妙却关键的变化,主客易位,沛公平安脱险,从中胜出。而具有决定意义的将帅之比也预示着项羽的悲剧命运。秦汉之际的史料亦告诉我们:楚汉相争,刘、项斗力,项王自刎乌江,空遗千载余恨;沛公霸业已成,只待守国安邦。

吴立荣,语文教师,现居甘肃古浪。本文编校:王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30bb66b4daa58da0114a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