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022-03-25 11:22:4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欢迎阅读!
子路,公西,曾皙冉,华侍坐

1《论语》是 记述 的一部 体散文集。本文选自《 ,是最富 色彩的篇章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2)子路率尔而对曰( 3)摄乎大国之间( 4)夫子晒之( 5)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6)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7)异乎三子者之撰

3.指出下列句中活用或通假的字,并加以解释。

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鼓瑟希,铿尔 3)冠者五六人 4)莫春者,春服既成 5)风乎舞雩,咏而归 6)唯赤则非邦也与 4.辨析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A.①可使有勇,且知方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B.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C.①何伤乎 ②童子六七人,浴乎 D.①吾与点也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 E.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②赤也为之小 F.①子路率尔而对曰 ②赤,尔何如

5.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相关句式。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居则曰:“不吾知也。

3)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4)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5)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6)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1.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语录 论语·先进 文学

2.1)陪侍 2)轻率 3)夹 4)微笑 5)等候 6)谦让 7)讲述

3.1)端:穿上礼服,名词用作动词。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 章甫:戴上礼帽。名词用作动词。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2)鼓:演奏,名词用作动词 希:同“稀”,稀疏。通假字 3)冠:行加冠礼,名词用作动词。 4)莫:同“暮”。通假字 5)风:吹风,名词用作动词 6)与:同“欤”


4.A.①道理 ②方圆 B.①如果 ②或者 C.①呢,语气助词 ②于,介词 D.①赞成,动词 ②同“欤”,语气助词 E.①治理 ②做 F.①……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②你,代词 5.1)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因此(而拘束)不敢说话。(省略句) 2)你们平时在家时就(经常)说:“人家不了解我啊!(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句) 3)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将会做些什么呢?(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4)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受到外国军队的侵略,接着又遭到饥荒。(介宾短语后置句) 5(曾皙正在弹瑟,听到孔子问他,)弹瑟的声音舒缓下来,铿地一声(停止了弹奏),放下瑟站了起来,对答道:“我的想法与他们三位所讲的有些不同。(省略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6)暮春三月,已经穿上了春装,与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坛上迎风乘凉,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去。(介宾短语后置句)

7)要用礼仪来治理国家,可他说话却不知谦让,所以笑他。(介宾短语后置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予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乎大国之间——摄:夹 及三年——比:比较

B.异乎三子者之撰——撰:陈述 何伤乎——伤:妨碍 C.吾与点也——与:赞许 宗庙、会同——会:诸侯相见 D.其言不让——让:谦让

能为之大——孰:谁

2.下列对“以”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如其礼乐,以(用来)俟君子 B.毋吾以(停止)也 C.为国以(因为)礼 D.加之以(把)师旅 3.下列省略内容补充及其注释不当的一项是( A.可使(之,千乘之国的百姓)有勇,且知方也


B.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之,方圆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足民 C(我,公西华)非曰能之,愿学焉 D.如或知尔,则(之,他们)何以哉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对孔子言行的概括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对弟子言志的启发——雍容谦逊,亲切诚恳。 B.鼓励曾皙发表不同意见——深明事理,循循善诱。 C.讥诮子路不谦虚——不隐褒贬,切中肯綮。 D.最后评述弟子志向——含蓄隐讳,不露山水。

2)下列对子路“率尔而对曰”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急不可待,不假思索 B.胸无城府,急躁自负 C.刚直爽快,不说假话 D.缺少思想,鲁莽草率

3)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冉有先说“六七十”,转而改口“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4)下列对曾皙所描绘的春景图的评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情于景,以景抒情 B.春光明媚,惠风和畅 C.治世风景,康乐蓝图 D.大国风情,盛世缩影 5.孔子为什么“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参考答案:1.A 2.C 3.D 4.1D 2D 3A 4A

5.曾晳的答话勾勒出一幅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这一景象既符合儒家礼义之邦的治国理想,又符合孔子晚年隐含的出世隐居心态,深深地感动了他,因而他“喟然叹曰‘我与点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37ae72aa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