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

2022-04-14 08:14: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欢迎阅读!
唐诗,历程,发展

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

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 业绩进步,以下为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的全部内容。




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

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

摘要:唐朝诗歌的总体风貌受盛唐气象影响较重,更注重抒情而非理性,富于理想色彩,合南北之长,风骨尽显.但唐代诗歌在不同的时期还是拥有其不同的艺术征。

关键词:恢弘开阔 盛唐气象 多元 兼容并包



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充分而自觉的发展,唐朝文学应运而生。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思想兼容并包,开启了一代盛世,客观上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就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来说,经过前代文学艺术手法的充分积累,唐文学的繁荣也成为了必然。而唐朝文学的繁荣,又以诗歌冠绝。

唐朝诗歌的总体风貌受盛唐气象影响较重,更注重抒情而非理性,富于理想色,合南北之长,风骨尽显。但唐代诗歌在不同的时期还是拥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

明代高棅在其《唐诗品汇》中将唐诗分为四期,此说法被现世普遍接受。依其四期说来划分,唐诗可被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时期大约为高祖武德元年至玄宗开元元年,此时期可称为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在初唐的前五十年内,出现了一批由隋入唐的诗人,隋代南北朝文风渐融,仍无法脱离奢靡浮华的宫体诗的影响,于是初唐前期出现了以上官体为代表的宫廷,如上官仪的风光翻露文,雪华上空碧是为宫廷奉和之作,辞采华丽,工于形制。后五十年内,国家逐现欣欣向荣之态,士人对人生充满了积极进取之心,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如陈子昂的方谒明天子,清宴奉良筹。再取连城璧,三陟平津侯。不然拂衣去,归从海上鸥。集自信与狂傲于一身,气概恢弘.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初唐四杰,沈佺期,宋之问,张若虚,刘希夷,他们开阔豪迈的士人胸襟为即将到来的盛唐诗风奏响了前音。

盛唐时期指的是玄宗开元元年至代宗大历元年,这一时期,唐朝国力空前强盛,诗歌创作也达到一个高潮,各类诗歌争奇斗艳.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描绘得灵秀动人,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自然清新的的山水画卷。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描绘出一派瑰奇壮丽的边塞之景,豪情壮阔.更有诗仙李白,以其绝世才华,壮阔侠气,创作出无数绝美的诗篇,无论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桀骜自负,还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任侠使气,或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恣情潇洒,都展现着豪迈壮阔的盛唐气象。

天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更是爆发了安史之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唐朝由盛转衰,盛唐时诗歌中的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境界已不复存在,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也开始淡化,诗人开始更多地关注民生疾苦,诗圣甫,亲历了这场长达八年的浩劫,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直面现实,为天下苍生发出悲凉的慨叹,沉郁顿挫,唐诗诗风出现了理性与现实主义的影子.韩愈,孟郊在杜甫的影响下追求奇崛的文字,倡导古文运动”,白居易,元稹力主将诗歌通俗化,倡导新乐府运动,中唐时期的诗人们在盛极难继的时期,也积极地进行着对诗歌的探索。

晚唐时期,当中兴成梦时,诗人的心态渐趋内敛,感情也更为细腻。此时期,诗歌


浅谈唐诗发展的历程

题材狭窄,更多描写作者自身的心境,出现了贾岛为代表的苦吟诗人,两句三年,一吟双泪流。状写了一位苦吟诗人对字句锻炼成痴的样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以其敏感细腻的内心,运用象征,暗示的手法,表现朦胧的情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便展现出这种朦胧的感情世界。

唐朝的诗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展现着不同的美,传承了前代文学之精华,加上自身朝代的多元化,酝酿出这一时代之音,整体恢弘壮阔,不乏斑斓变化,成就后世难及,却为后世新的文学样式的开启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注释:1.明高棅《唐诗品汇》

2。《中国文学史》(第三版)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罗宗强主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54f226c3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