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庙B导游词

2023-05-11 02:34: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夫子庙B导游词》,欢迎阅读!
夫子庙,导游词

夫子庙B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南京夫子庙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参观游览,夫子庙坐落于南京城南,是用来祭祀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庙宇,也是古代学习礼仪讲书传经的地方。

夫子庙是宋代在东晋学宫基础上扩建的,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历史上五建五毁,后一次毁于1937年侵华日军的炮火,今天的夫子庙是1984年南京市政府重新开发建设的,形成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国家5A级景区,现在的夫子庙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秦淮河边还有茶馆、酒楼和店铺,形成了夫子庙独特的庙、市、街景合一的特点。 今天我们参观的是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位于贡院街95号,夫子庙学宫东侧,占地面积约6.63公顷,现在分为三个展区,即明远楼遗存区、南苑祈福区和地下博物馆区,地下博物馆区还分为5大展区33个展厅,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鼎盛时期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明清时期中国两大科举考场之一,另外一个是北京顺天贡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以江南贡院历史遗迹为基础,是一座系统反映我国古代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下面通过我们的参观,来深切感受一下中国的科举文化。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南苑祈福区,进入南苑祈福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瓷板画南闱放榜图,南闱是指江南的乡试,榜的两头有瑞兽龙和虎,所以也叫龙虎榜,沿河长廊叫做“登科长廊”是进行搜检的场所,现在陈列着与科举相关的特色民俗和物品器具,士子来考试,要从魁光阁进入考场,阁内摆放魁星雕像。

迎面我们看到的四柱三门牌坊是江南贡院的第三大门-龙门,意为“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穿过牌坊,正面一方水池是墨池,像一方砚台,有汇墨成池之意,寓意文思泉涌,水池面积1300平方米,象征科举制度延续了1300年。

地下负一层设置迎宾大厅,厅内设置有长达10m的显示屏,村童闹学贡院赴考舍百态鱼跃龙门为主题,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古代学子从幼学启蒙到金榜题名的生活画卷,生动有趣、活泼自然。

博物馆的参观方式是自下而上,拾级而上,鱼鳞状瓦片交叠而成的外墙,书简堆砌而成的内墙设计独特、韵味深长,进入序厅,“千字墙“上截取了四书五经上的十万字,象征”学海无涯“,深浅不一的铜色经书文字,勾勒出考生赶考的场景。 面前出现的是科第世家石牌坊,是明朝第一任状元,吴伯宗家中之物,在古代这是彰显身份,光宗耀祖的象征。牌坊后面是水幕背景墙,墙上林则徐、王安石、唐伯虎的名字逆水而上,体现了学习如逆水行舟的精神。

第一展厅是“为国求贤“,分别展示三个相关的历史故事,分别是西周姜太公钓鱼、东汉光武帝(刘秀)访严光、三国刘备三顾茅庐,呈现出古代君王求才若渴的殷切之心,也体现了选材制度的重要性,科举创立于隋代,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西周的乡举里选,汉代的察举,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都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选材的功能,但因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举荐制度逐渐滋生了弄虚作假以权谋私的的弊端,隋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举,随后科举出身者逐渐称为影响中国历史的重要群体,唐代是科举的奠定期,考试制度日趋完善,武举又称武科,是中国古代为选拔武职人才设置的科目,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宋代加强了科举制度建设,宋太祖赵匡胤亲自赴试,开殿试先河,实施糊名法、誊录法等,为考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明代在前朝的基础上订立了”永制“的科举程式,此后经过不断调整和补充,在清代中叶步入高峰。

第二展区是鱼龙变化。明清的读书人沿着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程序逐级应试,首先是


童试,童试是官学入学考试,考试通过者称生员,又称秀才;接着是乡试,考试地点也在省会举行,中举后成为举人,举人可以进京参加会试,会试录取者称贡士,贡士有资格参加殿试。殿试为排名考试,根据成绩将进士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考中进士之后,应试生涯结束。

在魁星点斗区,四周遍布的是四书五经,顶部设置星空屏幕,设置北斗七星,播放影片《千年科举梦》讲述了一名考生从魁星祈愿到金榜题名,跨马游街、衣锦还乡的全过程。

第三展区是金榜题名展区:金榜题名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是个人家族的巨大荣耀,殿试后举行的由皇帝宣布新科进士的典礼成为传胪大典,传胪大典是一项繁复而隆重的典礼,“金榜题名“这个成语的典故就来自于科举发榜,金榜又称皇榜,小金榜呈给皇帝御览,大金榜挂于城墙之上,张榜对于士子和家族来说是最光彩的时刻,明代画家仇英的《观榜图》就描绘了殿试后人们争相观榜,以及皇宫内举行庆典的场景。 入仕之途展厅以翰林院大门作为入口景象,通过层层考验的读书人即将迈入仕途,在科举历史的长河中总共产生了800状元,10万进士,百万举人,涉足科举者更是数不胜数,他们皆是饱读之士,堪称社稷栋梁。 进入科举世家展厅,便能看见壮观的匾额群列,展厅内陈列由很多与科举文化相关的家具与摆饰,科举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深入人心,影响深远。这里展厅古朴典雅,家具陈设无不体现出科举文化的气息。 金陵佳话科举造就,六朝古都南京是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科举造就了南京独特的文化气质,也塑造了南京特殊的人文精神。金陵佳话展区中将十里秦淮纳入展厅让您仿佛步入画中,造南京街市繁华的景象,亲身体验考生赶考。 第五展区(源远流长)1905(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内忧外患中,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批准了张之洞与袁世凯等人递呈的《请废科举折》奏请,颁定《光绪帝立停科举上谕》,宣布自翌年起停废科举。科举制度宣告结束,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影响至今。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高考制度都是科举文化价值的再现,科举对于世界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日本、韩国、越南等国都先后仿效中国实施科举制度,西方各国也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建立自己的文官考试制度。

走出博物馆,面前这座四四方方重檐多层建筑便是明远楼,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矣此楼高三层,底层四面为门,楼上两层四面皆窗,他是历史上江南贡院最高的建筑,站在楼上可以一览贡院,在当时起着号令和指挥全考场的作用。两侧是复建的99间号舍,即当时考试的场所,考试的举子们就是在这里不足1.5平方的号舍中,开始长96夜的追梦之旅,历史上江南贡院最鼎盛时期曾有20644间号舍,为中国考场之冠。 在明远楼的背后是复建的致公堂,这里是古代考官批卷阅卷的主要场所,“致公”意思是科举考试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馆内陈列了中国科举制度的介绍和科举相关实物,国重斯文、天下至公,江南贡院、天下闻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99c81328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