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陆游作品

2022-08-04 23:03: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陆游作品》,欢迎阅读!
陆游,作品

浅谈陆游作品

作者:张紫薇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7



张紫薇

(邵阳学院中文系,湖南 邵阳 422000

要:陆游是我国著名的诗人、词人,陆游的作品充分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向,充满了现实主义,内容丰富。爱国御侮是陆游的主题,以身许国恢复中原是他的理想。在他的作品中可充分看到陆游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关键词:理趣;爱国诗人;豪放词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21-0241-02

一、理中之趣

如果“理”非抽象“玄理”,“言”非质木“枯言”,那么发人深省的哲理和耐人寻味的诗意相融合,就构成了所谓的“理趣”,这就是宋人“言理”的最高境界。我国古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在琳琅满目的诗歌画廊里,有一部分是以“理趣”见长而引人入胜的。比如苏轼著名的七绝《题西林壁》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在宋诗中,有一些完全是写景诗或抒情诗,但其中往往也含有说理的成分,并且由于其寓理深刻又具有理趣,所以成为全诗的“警策”之语。

比如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游记般的描写农村风光的诗歌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既是实景描绘,却又包含着很深刻的道理。以至于这首诗被传诵千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了如此绚丽流畅、明快开朗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宋诗选注》)。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二、诗为中兴之冠

陆游曾向曾几学诗,并自辟蹊经,终成“大家数”。“四海文章陆放翁”(杜 《癖斋小集·陆务观赴召》)、“四海诗名老放翁”(楼鈅《攻愧集》卷一《谢陆伯业通判示淮西小稿》),这还有些浮泛,至于说陆游“一代文翰主”(赵蕃《淳熙稿》卷一《呈陆严州五首》[其四]),那就好像要取杨万里而代之了。终于陆游被认为是南渡以后首屈一指的诗人。朱熹《答巩仲至》(第十七书):“放翁老笔尤健,在今当推为第一流。”(《朱子大全集》卷六


四)林思恭《题跋》一则:“放翁先生,文章翰墨,凌跨前辈,为一世标准。”(《广西通志》卷二二四引)戴复古《读放翁剑南诗稿》诗:“南渡百年无此奇。”(《石屏诗集》卷六)刘克庄《题放翁像二首》(其一):“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三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更明确地评陆游“诗为中兴之冠”。陆游诗何以“为中兴之冠呢?”除了使用了艺术技巧手法之外,也牵涉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是指晚年大量抒写闲适情趣的诗歌。抒写闲适情趣与表现爱国思想,是陆游诗歌的两个基本方面。从陆游终生坚持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主张来看,他的爱国思想是一贯的,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刻,有的诗歌虽然抒写闲适情趣,但其中隐含着难言的悲愤。诗人政治上受到朝廷主和势力的压制和打击,往往就把爱国热情、雄心壮志寄托于日常平凡事务之中,转化为对山川草木的浓厚的兴趣。爱国思想内容在陆游诗歌中无处不现。如早期所作《游山西村》一诗的爱国思想内容就表现得比较晦涩曲折,不可等同于一般的闲适诗。将高尚、纯洁而优美的西村和朝廷的昏暗、官场的污浊,形成鲜明的对照。

三、爱国主义

民族矛盾始终是南宋社会最受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宋帝国的半壁河山已经屈于异族的统治之下,而且金兵继续南侵的威胁也始终存在。是发奋图强待机北伐以恢复中原,还是屈膝投降以苟安与东南一隅?这关系到宋帝国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全民族的命运和尊严。陆游作为时代的诗者,理所当然要把抗敌复国作为最重要的主题。当然,陆诗中更多的是自抒报国壮志和忧国情思的作品,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的个人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和灵魂。清末梁启超说:“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读陆放翁集》之二,《饮冰室文集》卷四五)如从数量来看,陆诗中爱国主题的作品不足十分之三,但这些诗代表着陆诗的主要思想倾向。

如《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评论:今·吴熊和:“这首诗概括了他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格调悲壮,词采宏丽,气韵沉雄,是他七律中的名作。‘楼船’一联刻画当年情景,瓜洲渡口,雪夜渡江;大散关头,秋风立马,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写出了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今·何满子:“《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杜甫。中两联属对工稳,尤以颔联‘楼船’、‘铁马’两句,雄放豪迈,为人们广泛传诵。这样的诗句出自他亲身的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鉴赏:此诗笔酣墨饱,通篇浑成,极有气势。前四句写的是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忠愤之气,后四句写的是世事间阻、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悲愤而不感伤颓唐,仍以伊吕诸葛自期,于此可见英雄本色。

“世事艰”三字,是晚年自省的结论。不是说自己少不更事,志大才疏,而是恨昏君佞臣当国,坐失良机,使爱国之士,请缨无路,戴复古《水调歌头》词中所谓“百载一机会,人事恨悠悠”,意味与此近之。陆游《关山月》等诗中对投降派的指斥,可以看作“世事艰”的注脚。


跨越时空,如电影蒙太奇之法,而妙在一气贯注,组接无痕。陆游一生志在杀敌报国,却屡受挫折,惟有四十岁为镇江通判,四十八岁在南郑为王炎幕僚时,有亲临前线的机会,故视为最难忘的经历。可惜两次良机,都未得施展抱负。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想到那两段经历,犹历历在目。故这一联既是“气如山”的形象显现,也是“世事艰”、“空自许”等感慨之所由生。

四、辛派豪放词的中坚

如果说诗是流落人间的谪仙的语言,那么词就是浪迹尘世的山鬼的歌唱。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渺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陆游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

如《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欹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词的上阙追念南郑的军旅生活梦想着能在那里实现自己经略中原、收复故土的伟大抱负,然而壮志未酬,词人即奉调南去成都。词的下阕即写到成都后的生活感受,充满了蹉跎无用的悲凉与愤懑之情。结句体现词人倔强的性格。陆游的忠正爱国之情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的精神对后人的影响很大。从陆游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位善于发现发掘生活的有心人,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参考文献:

[1]赵齐平.宋诗臆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56-57.

[2]吴洋.国学经典·词[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67-69.

(责任编辑:辛美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a260fc7f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