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2022-12-05 09:1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兴国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欢迎阅读!
兴国县,林下,初探,发展,经济

兴国县发展林下经济初探

作者:曾 艳,肖来金,曹海波

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4年第1



曾艳,肖来金,曹海波*

(江西省兴国县林业局,江西兴国342400

要:林下经济是一项新兴的富民产业,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本文介绍了兴国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效益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林地;发展经济

林下经济,就是指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现有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项目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对挖掘林地生产潜力,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兴国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兴国县林业快速发展,以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按照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协会)带动,动员和引导群众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多种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实现资源增长、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截止2012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21.8hm2。据调查统计,全县能够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有7.33hm2,目前已发展林下经济面积1.46hm2,仅占可利用面积的20%,发展潜力很大。目前,兴国县林下经济模式主要有林药模式、林粮间作模式、林禽模式和林畜模式、林下生态旅游模式、林产品加工模式等,养殖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30万头(只、羽),从事林下经济人员25000余人,综合产值1亿元,产业农民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2兴国县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与经济效益

2.1林药模式利用林荫、林间、林缘空地发展种植中草药,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兴国县古龙岗镇、兴江乡部分农户在山上、林荫下种植金银花,面积近66.67hm2,林农50余人,年产值约100万元。

2.2林粮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造林后头3年较宽的行距,套种农作物,起到以耕代抚和增加早期收益的目的。如埠头乡部分农户在原“一大四小”造林的杨树林中套种大豆、花生、芦笋类等农产品。通过这种形式,农户可获得160/667m2左右的收入,解决了林木抚育管理资金的难题,有力地促进了林木的生长。

2.3林禽模式利用林下空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鸭、鹅等禽类,增加收入。例如,兴国县兴莲乡富溪村部分农户利用当地经济林丰富的便利条件,发展林下养鸡项目,即“富溪土鸡”种养项目。同时成立“富溪土鸡”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不断提高林下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2.4林畜模式利用林地资源发展养猪、牛、羊等项目,丰富“菜篮子”肉类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例如,兴国县潋江镇部分农户在山林中养殖波尔山羊,波尔山羊原产于南非,被称为世界“肉用山羊之王”,是著名的生产高品质瘦肉的山羊,深受市场欢迎,农民养殖户收入大增。

2.5林下生态旅游模式利用林地资源、林荫空闲地及林下水资源优势,发展森林旅游、农家乐等生态休闲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引进外资开发森林旅游,丹霞湖森林旅游度假区已闻名县内外,周边农户则提供农家乐等旅游销售服务,增加经济收入。全县已建有均福山景区生态旅游、园岭丹霞湖景区生态旅游、梅窖三僚景区(国家AAAA级)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生态旅游景区,年接待能力达到10万人次,产值达100多万元。

2.6林产品加工模式利用丰富的林产品资源,发展林产品加工项目,增加林农收入。如枫边、崇贤、均福山等乡镇的农户利用本地的竹类资源,按照企业的要求,加工编制竹工艺品,年产值400万元,年利润100万元。

3兴国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优势。二是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家庭作坊式生产,市场组织化程度还不高,管理水平低。三是融资较困难,林地流转不畅,致使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上缺乏发展后劲。四是大部分林分基础设施条件差,存在水、电、路不完善、不配套问题。五是经营模式单一,扩展空间受限。

4兴国县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思考

4.1建立相关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财政、发改、科学、农粮、水利、交通运输、文广、旅游、扶贫及驻县供电、金融、保险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县林下产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为大力发展林下产业经济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日常工作。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机构,切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拓宽农民致富渠道的工作抓紧抓好。

4.2搞好产业规划,延伸产业链条建议县里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通过对发展林下经济的可行性展开分析研究,作出相应的决策,并责成有关部门抓紧搞好产业发展,诸如中药材的发展规划,从基础工作做起,抓好落实,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1~2个主导产业,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节约型、健康型、生态型林下经济,努力促进林业生产力的提高,使其更加有效地带动林农创收,形成资源共享、产业互补,进一步拉长加工、流通、市场等产业链,尽可能减少盲目性,既做到切实提高经济效益,又保护好林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确保林下经济真正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4.3制定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县政府将制定扶持林下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整合发改、农业、林业、扶贫移民相关专项资金,重点加大对林下经济公共领域的扶持力度。从2013年起,结合省财政统筹安排的资金,切实加大财政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局资金的引导作用。对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的农产品和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印花税等。对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养殖和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企业所得税。金融机构对具备发展潜力的林农、林业大户、林业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发展林下经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信贷扶持。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免评估、可循环小额信用贷款,在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

4.4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培训指导林业及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林下经济的指导和协调力度,切实加强林下经济发展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林业规划设计、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a93447a7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