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怀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

2022-04-22 10:02:3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怀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欢迎阅读!
感恩,之心,之人,心念,相助

【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怀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

感恩之心,应该是人皆有之。当我们拜读《阿长与〈山海经〉能做到用心与鲁迅对话,且我们自己也有一颗感恩之心,或者自己也曾有过感恩的行动,就能获取这样一种信息:鲁迅对阿长有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之后,再回过头来看标题,就会发现,题目本身就蕴含着鲁迅对阿长的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

阿长是“我”的保姆,地位之低,是再明显不过的,况且是“我”憎恶她的时候才叫她“阿长”。但 __一个被自己儿时曾经憎恶过的人,“我”却写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来怀念她,可见阿长与《山海经》之间的故事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是多么的深刻!而“我”对她的怀念之情又是何等的强烈而真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阿长对“我”有送《山海经》之恩,虽不能涌泉相报,但可以用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她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抑扬的手法和双重的眼光,寄托了“我”对她的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写阿长,用双重眼光来审视阿长,使感恩之心显得更为真实、深沉、淳朴。抑,是用儿时的眼光来写“我”的心理――曾一度憎恶、讨厌过阿长;扬,是用写作时的眼光来具体描写,而将自己对他的同情、感激与怀念之情隐含于其中。两种眼光


的交替使用,有时还融为一体,才使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阿长的形象显得真实可信,丰满感人,才使得作者对阿长的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表现得真挚而淳朴,含蓄而深沉。试想一下,假设只扬不抑,只用写作的眼光而不用儿时的眼光,效果会如何?

留下的空间,窖香浓郁。阿长买来《山海经》,其场面描写只有她的一句话。可这本书是怎样买来的呢?作者故意不写,把想象的空间留给读者。一个不识字的佣人,要买一本书,她得问多少人,要费几多口舌!酒是陈的好,情到浓深之时,不说为妙。一句话的场面描写,本就让阿长的形象光芒四射,而留下的空间却使人常读常新,鲁迅对阿长的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则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为深沉。

鲁迅对阿长有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我们呢,该不该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我想,学过《阿长与〈山海经〉》之后,对照鲁迅,答案就再明白不过了。

让我们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祖国之恩,感父母之恩,感老师之恩,感同学之恩,感一切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给予自己帮助、支持、关怀的人之恩,哪怕只是滴水之微!

(:咸丰县高乐山镇中学)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4ed73770b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8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