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阅读以及答案

2023-01-05 23:3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容斋随笔》阅读以及答案》,欢迎阅读!
随笔,以及,答案,阅读,容斋

《容斋随笔》阅读以及答案

《容斋随笔》阅读以及答案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1123年~1202年)著的史料笔记,历史学家公认为研究宋代历史必读之书。《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销售合同的格式,欢迎大家分享。

治盗法不同

唐崔安潜为西川节度使,到官不诘盗。曰:“盗非所由通容,则不能为。”乃出库钱置三市,置榜其上,曰:“告捕一盗,赏钱五百缗。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未几,有捕盗而至者。盗不服,曰:“汝与我同为盗十六年,赃皆平分,汝安能捕我?”安潜曰:“汝既知吾有榜,何不捕彼以来?则彼应死,汝受赏矣。汝既为所先,死复何辞?”立命给捕者钱,使盗视之,然后杀盗于市。于是诸盗与其侣互相疑,无地容足,夜不及旦,散逃出境,境内遂无一人为盗。

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及得李公择治齐州事,则又不然。齐素多盗,公择痛治之,殊不止。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刺为兵,使直事铃下。间问以盗发辄得而不衰止之故。曰:“此由富家为之囊。使盗自相推为甲乙,官吏巡捕及门,擒一人以首,则免矣。”公择曰:“吾得之矣。”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

予乃知治世问事,不可泥纸上陈迹。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沉命之计,则变而通之,可不存乎其人哉!

(选自《容斋随笔》)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乃出库钱置三市(市场)

B、予每读此事,以为策之上者(鞭子) C、他日得黠盗,察其可用(狡猾)

D、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沉命之计(依赖、仗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然后杀盗于市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B、何不捕彼以来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C、如安潜之法可谓善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而齐盗反恃此以为沉命之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侣者告捕,释其罪,赏同平人。

②乃令凡得藏盗之家,皆发屋破柱,盗贼遂清。

小题4:崔安潜和李公择治盗的方法各是什么?作者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C

小题3:①如果同伙告捕,则免其罪,赏钱和一般人一样多。 ②于是,便下令凡是窝藏盗贼的人家被发现后,一律拆除房子。 小题4:崔安潜:告发和捕捉到一名盗贼,赏钱五百缗;告发同伙的,可免罪,并有和一般人一样多的赏钱。(1分)李公择:窝藏盗贼的,一律拆除房子。(1分)

作者的启示:世上的事情,不能拘泥于书本上,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通。(2分)

小题1:试题分析:“策”在文言文中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策略、谋略”的意思,在“执策而临之”中是“鞭子”的意思。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两个“于”都是“在”的于是;B中前一个“以”表修饰,后一个“以”是“以为、认为”的意思;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的”的意思;D项中前一个“而”表转折关系,可理解为“但”,后一个“而”表顺承关系。经分析本题应选AC两项。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 ①句中的关键词有“侣者(同伙)”、“释(免)”、“其(他`)”、“平人(一般的人)”

②句中的关键词有“乃(于是,就)”、“之(的)”、“遂(于是、就)”、“清(绝迹)”。最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15e981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