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高考政策的思考与理解

2022-06-27 18:2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于新高考政策的思考与理解》,欢迎阅读!
高考政策,对于,理解,思考

对于新高考政策的思考与理解

一、对各个学科的影响

1.“三大门”的地位“稳中有升”高考科目由原来的“3+/理”模式转变为“3+3”模式。即从原来学生高考时的考试科目诺文、数学英语另外再考一门文科综合或者是理科综合,转变为今后高考考试时的语文数学两科依然采取统一化的考试而且分值保持不变,依然为 150,学生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课程中,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志愿报考的学校专业要求随机“搭配”选出三门课程,其成绩可以作为录取时的参考,将不再分文科、,取消“文综”“理综”的界限。未来的高考英语考试可以分两次来考,考生可以选择其中考得最高的一次分数作为最终的高考录取分数。英语考试的方面学生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主选择权。数学由原来的文理两张试卷将变为统一的一张试卷,数学试题的难度无疑会增加。由此,这种变化很有可能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肯定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往数学英语方面倾斜,同时对语文课程的关注也会比以往多,那么这“三大门”课程的地位肯定会比以往有所上升。

2.对学校教学课程编排的影响。除统考科目外,其他所学的六门课程都是每门课程“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高考时不必重新再考,在统一高考之前都己经全部考完。实际上学生到最后的高三阶段时所学的科目只剩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而且其中的英语又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以选择把考得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分。不难想象,如果某一学生一次就觉得英语达到了最高分,为了语文数学分配更多的时间,就会主动放弃第二次的考试机会,那么最后阶段的学习就变成了半天的语文半天的数学这样的情况无疑会令枯燥的高考冲刺阶段的学习更加“雪上加霜”,反而不利于学习救率的提高。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巧妙编排课程表,合理安排课程,减少因课目变少而令学生产生的枯燥感?这也是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新情况,从而更加考验学校管理者的课程编排技巧和智慧。

二、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影响

1.对班级管理的影响。现在高中学校班级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固定,划分班级的标准比较单一,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文理两太类进行分班,一般是以每个行政班级为单位进行教学和管理。但是,《意见》实施后,由于学生要自主选择所学课程,“走班”上课将成为必然,那么势必就会打破原来相对“固化”的班级管理模式,从而使班级处于“流动”状态,原来的班与班的界限就会减弱和被打破。,同班同学的概念会逐渐淡化。

2.对学校师资力量分配的影响。原来学校里的教师分配也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模式和方案,一般来讲大多数学校都是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老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水平来分配本校的师资力量。一般的分配形式和方案,大多是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去代成绩好的学生。但是,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这种情形恐怕就会随之改变。

3.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以往的学校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学生的指导更多的是集中在如何提高各个学科成绩上面,传授更多的是学习方法和技巧,或者是在高考前针对学生的紧张心理进行集中辅导,而很少会对学生未来的志愿报考院校和专业进行专门性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会显得比较盲目。因此,很多学生演变为只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所学专业兴趣不大甚至是没有任何兴趣,浑浑噩噩在大学度过四年的时


,没有明确的目标,这些也就为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埋下了隐患。显然,新发布的《意见》就是要改变这一状况。那么,同时也就要求学校在平时工作中更要加强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指导。一方面,学校要迅速掌握各个院校的专业信息;另一方面,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认识自己的特长和尽早了解感兴趣的专业。可以说学生的选择学校和专业不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对学校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三、对考试组织和管理的影响

1.一考定终身的局面将会逐渐改变。多年以来,我国的高考都集中在每年的六月7号、8 号两天进行,学生最终会被哪所学校录取就全看这两天考得如何,因此,可谓一考定终身。但是新的高考方案实施后这种局面将会被打破。以英语考试为例,新的方案规定学生可以有两次考试机会,可以选择其中成绩考得最理想、考得最高的一次作为高考录取时的最终成绩。这样的变化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平时真实的学习成绩,也更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改革理念。

2.对考试过程的影响。多年以来,高考都一直被称为中国第一大考试,就是因为考试在每年固定的日期进行,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两天的时间里就要把整个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都要体现出来。新《意见》实施后,其他课程“一门一清”“学完即考”,意味着最后在统一进行的考试中就剩下语文数学,其他课程的考试都在提前已经考完了。根据的以前的报道,高考时曾发生过泄题和考试过程中出现过作弊的事件。那么如何保障其他非统一进行考试的其他课程的保密性和公平,就成了必然要面对的问题。因为其他“学完即考”科目的成绩依然是要计入最终录取总分的,这就对各个地方以及学校考试组织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评价及反思

1.更加注重公平。公平应该是高考最基本的原则和出发点,直接针对的就是部分高校在自主招生活动中出现的招生乱象。其中最能体现公平的就是这次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修改,最突出的就是规定高校的自主招生由考前变为考后。本轮改革新公布的大纲规定大幅减少了加分的项目,以此来促进教育公平。凡是有意愿申请自主招生的学生都要先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考试,条件达到相应的规定和要求后才有资格参加所报考高校的自主考核。取消了以往的艺术、体育加分,于确有必要加分的项,也要合理设定加分的分值,目的就是要通过“做减法”,着公平的原则,把人们所说的真正具有创新潜质的“偏才”“怪才”给选拔出来。

2.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如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所说,“要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选拨人才,促使人才选拔从只看冷冰冰的分向关注活生生的人转变。”比如以复旦大学为例,2015 年将在自主招生中取消已经沿用八年之久的水平测试,取而代之的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考试成绩,而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少门课程达到A等的标准,学生只要达到标准即可通过初试。这也是国内一流大学首次将中学成绩作为选拨标准,不仅仅看最终的高考成绩,还要看高中阶段的平时成绩;不仅看高中三年的成绩,还要看高中三年的学习表现。可以说未来的高考不仅仅是某几天,而是延伸和渗透到整个平时的学习中;取时不再单一看重最后的考试分数,而是一个综合的考察。

3.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公布的改革方案规定记忆知识的考察将会大幅减少,而着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必须及早认识自己的特点和适合自己的专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只是为了上大学而上大学的局面将会大大改变。未来录取将是多元录取机制,高考的考察将是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的比拼。这次新发布的改革方案,将会对我国的高考和教学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667120ac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