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简案

2023-01-07 16:37: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藕与莼菜简案》,欢迎阅读!
莼菜,简案

上海市博文学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笔记

“目标双对应的散文解读与教学”《藕与莼菜》教学设计

年级 3 执教者 谭元辉

藕与莼菜

自读课文 1

教学目标:

圈划、品读作者对故乡物与人的描写。学习作者借助对比手法,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鲜明地传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圈划、品读作者对故乡物与人的描写。(重点)

学习作者借助对比手法,通过借物抒情的方式(重点) 鲜明地传达对故乡的热爱之情。(难点)

内容分析:

《藕与莼菜》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一篇自读课文。单元主题为“故乡情思”。《藕与莼菜》是一篇借物抒情的美文,作者将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寄托在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藕与莼菜”上,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思念之情。本节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现已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归纳、体味文本的能力。

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给读者描写了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健康的藕农;鲜嫩的藕;产藕的池塘和城外弯弯曲曲的小河;原始的淳朴的买卖交易。这些描写不仅写出了对故乡的藕的怀恋,也写出了对故乡的人的怀恋,从而表达出对故乡的怀恋。 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故乡的藕和莼菜写到这里的藕和莼菜,两者从数量、价格、外形等对比,进一步写出作者对故乡的怀恋。

文章最后直抒胸臆,揭示出:对故乡的爱,不是一句空话,它是通过某个载体深入游子的灵魂,从而稍有触动,便引发无限的乡情——“所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教学随笔



一、回顾前文,借“故乡”引题

在课本第二单元“故乡情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人的故乡。平桥村之于鲁迅笔下的“我”就如牛汉之于滹沱河,萧乾先生的朋友之于祖国大陆。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故乡的课文“藕与莼菜” 二、整体感知,明确思念之物

“藕与莼菜”是一篇抒情散文,而抒情散文通常是通过一些事物来表现



一种情怀。现在就请同学们散读课文,说说文章通过什么来表现什么?

三、重点读析,比较借物抒情

到底是怎样的藕令作者如此魂牵梦绕以致产生思念家乡的情感。请同学们用笔分别圈划出家乡藕与这里藕特点的词句。

作者在第四段中说道:“想起了藕就联想到莼菜。”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故乡和这里的莼菜呢?

作者把家乡的“藕与莼菜”与这里上海的“藕与莼菜”进行比较。这种



1


上海市博文学校七年级语文备课笔记

写作手法叫做对比。纵观全文作者除了赞美家乡的“藕与莼菜”外,你觉得还赞美了什么?

文中除了借家乡的人和物抒发情感外,有哪些语段是直接抒发作者强烈思乡之情的?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作者是真的“不恋故乡”真的是“不明白”吗?

四、拓展迁移,感悟情感特色

怎样理解“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五、作业布置,回味寻根觅源

结合综合学习“寻根”记。如歌的故乡、如画的故乡和故事里的故乡。以诗歌、照片、绘画等来呈现你故乡的事物。 1.家乡的名山大川;

2.家乡历史上的重要建筑; 3.家乡的著名人物;

4.家乡的特色建筑; 5.家乡的土地变化。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a5cfe1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