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反思幼儿告状行为

2022-12-22 17:3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随笔-反思幼儿告状行为》,欢迎阅读!
告状,反思,随笔,幼儿,行为

教育随笔-反思幼儿告状行为



教育随笔: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

告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借助第三方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幼儿的告状,是指幼儿在他们自己认为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种行为与幼儿园的集体规则、教师的某项要求不相符合时,向教师发起的一种互动行为。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告状是一种发生次数很频繁的现象,它花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怎样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 二、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下午的美术活动是画《螃蟹》,浩浩的画画速度比较慢,因为他在画画时喜欢讲讲话,东张西望的,而坐在其旁面的轩轩早就画好了,当他离开位置的时候,一不小心撞了杰杰的手臂,杰杰马上质问轩轩:你为什么撞我?轩轩连忙道歉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浩浩不听,噘着嘴跑到前面来告诉我:老师,轩轩推我的手,害得我画错了。一副很难过的样子。

分析:首先,应当看到杰杰告状有他可取的一面。他懂得了上课的规则,这说明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想通过告状来求得成人的帮助,从而矫正同伴的不好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这是孩子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进步。但是,对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到老师那里,这会引起同伴的敌视,也会削弱独立处理同伴间小纠纷的能力。

案例二:中午,吃完饭的孩子们在阳台上看图书,他们有的三三两两地坐在一起同看一本书,有的自己选了一本书独自坐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故事。这时候,佳佳突然很气愤地过来告状:老师,《找相同》是我先找出来的,杰杰他不让我看。杰杰也不甘示弱:书是我先拿到的!两个人在老师面前争论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我先安定了一下他们的情绪,接着,转过脸来对杰杰说:上次,你看《西游记》时,宝宝硬是不给你看,你心里感觉怎么样啊?杰杰想了想说:没得看书觉得很不高兴。老师趁机说:那你不让佳佳看书,他也一样会很难过的呀!你们


两个想想办法,看看怎样才能让两个人都开开心心地看书?佳佳和杰杰听了,量了一下,决定两个人一起看书,于是他俩就手拉手高高兴兴地坐到小椅子上看书去了。

分析:佳佳是为了求得老师的公正解决纠纷,请求保护而产生的告状行为。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之间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和、争夺玩具和书籍等纠纷。当这些纠纷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方就会告诉老师,以求得老师的公正裁决或给予保护。在活动中通过引导杰杰反省,并换位思考,相互间要理解、宽容,让孩子不仅要知道别人的想法,还要理解他为什么要有这种想法,让孩子考虑一下他人的行为是否有合理的一面。给孩子创设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幼儿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佳佳和杰杰听了老师的话后,两个人安安静静地坐到小椅子上一起看书去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b61e8203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3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