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哲学思想介绍

2023-02-24 23:22: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朱熹哲学思想介绍》,欢迎阅读!
朱熹,哲学思想,介绍

朱熹哲学思想介绍



朱熹的哲学思想表现为“理气论”、“动静观”“格物致知”“人性论”等。其中“理气论”是朱熹最著名的理论,南宋“二程”是理学的奠基者,朱熹是二程的弟子,故后来在二程的基础上又继承和发展了理学,借鉴了佛家、道家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朱熹所谓的理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总体,即太极生万物,每一个人和物体都具有完整的理作为存在的根据,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又一个范畴,它是有形状、有迹可循的,是铸成万物的质料。理和气之间有主次之分,理在先,气在后,理为主,气为客。

朱熹的“动静观”是把运动和静止看成一个无限连环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是无限的,动静之间不可分离,互相联系。从中可以看出朱熹的思想具有一定辩证法的观点,除此之外,他还论述了运动具有相对稳定和显著运动这两种形态,他称其为“变”与“化”。 “格物致知”是用《大学》中“致知在格物”的命题,探讨哲学中认识论的问题。朱熹认为,人的认识一定要建立在“知先行后,行重知轻”。从认识的来源上看,知在先;从社会效果看,行要重于知,而且知和行是互相影响,知道的越多,行动起来就会更便利,实践了、亲自动手去做了,就会知道的更明白。

关于“人性论”,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承认人们有正当的物质生活欲望,反对佛教绝对的倡导“无欲”,但是万事万物都要根据理才可以。

朱熹,世称朱文公,亦称朱子,南宋时人,是儒家的集大成者,所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指定教材,主业是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副业诗人,书法家,音乐家,政治家等,是一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问家,对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影响深远。

朱熹绝句传世的有很多,最出名的有《春日》《偶成》《活水亭观后有感》等,在中国的语文课本里经常能见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首七言绝句,是朱熹绝句的代表作,借景抒怀的典范,这首诗作于朱熹在泗水之滨春游时寻芳时,表面一派春日灿烂景象,万花争艳,可是朱熹却不是是一般的诗人,他是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写点诗怎么能不隐含什么了,这首春游诗就是如此,诗人追求万紫千红的春景,其实是追求孔圣先道,泗水这个地方是代指孔门的,这样就好理解了。

朱熹绝句的最大特点,就是词句朴实平凡,即无辞藻华丽,也并不攻于韵律婉转,但是诗句往往内涵哲理,寓理于趣,充满了一个哲学家,思想家的文人气息。比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出自《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 其一》,就十分具有哲理性,要想保持渠水清澈,就必须要引用活水,这道理放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朱熹是我国南宋朝时期的著名的理学大家、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编著的《训学斋规》里提到也一种读书方法——“三到”读书法。指的就是心到、眼到和口到。这一见解无论是在当时亦或是现在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的作用。

读书三到里面,心到是重中之重。倘若心思没有在这书本之上,那么眼睛便不会仔细去看,嘴巴更不会认真去朗读。文章过目而忘,无法深解其中的意义。即便当时能记住,过后也会忘却。所以三到之中心到是极其重要的。在这个基础上,他的弟子将他读书的经验总结为六条,统称为“朱熹的读书之法”。其中第一个循序渐进,是说读书应该有一定的前后次序,不能颠倒;由简单到复杂,从浅至深不能过于急于求成囫囵吞枣。第三个是熟读精思,意思是要将书本内容烂熟于心并且去思考读通透。第三个虚心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前后反复咀嚼,深刻体会里面的意思并且细心玩味。第四切己体察强调读书时要心领神会,懂得联系自己和联系实际从而将书本里面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付诸实践。第五是着紧用力,指的是读书不可松松夸夸,应当抓紧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并且保持精神抖擞的状态。第六是居敬持志中是指要从开始就树立远大的志向,保持头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长时间的坚持下去。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c4ad09cc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c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