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二现象”及教育对策

2023-03-12 11: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初二现象”及教育对策》,欢迎阅读!
初二,对策,现象,中学,教育

中学“初二现象”及教育对策 一.什么叫“初二现象”

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许燕教授提出“初二现象”是:“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思想道德的分水岭,学习成绩的分水岭,能力培养的分水岭”;是“一道坎儿”,一部分适应环境脱颖而出,一部分不适应,处于有诸多麻烦状态。

二.“初二现象”有哪些表现:

1.比较注意自己在同学,老师,亲戚,朋友心目中的印象,评价和地位。

2.对很多事有自己的观点,认识,体会,不容易沟通,不轻易服从师长尤其是家长的指导和批评。

3.是非观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方面我行我素,自以为是;一方面不愿脱离同伴,从众心理明显。

4.喜欢出人头地,在“应试教育”下有紧张的感觉,在分数的压力下常有自卑的心理。

5.学习成绩两级分化,不少学生到了初二就学不下去,统计材料表明,全国初二的辍学率达到了5%左右。

6.有不同性质和程度的叛逆,对抗情绪以及说谎,寻衅闹事行为等。

7.生理早熟,心理不成熟,青春期躁动明显,男生有时变得很暴躁,小气,容易计较;初二女生相对较为成熟,又过于独立。 8.学坏的第一步往往表现在穿衣打扮上,如:“染头发”“穿拖鞋进校”“男生留长发”“女生化妆”等以及“结交陌生朋友,不良朋友”“抽烟”“早恋”等。 三.针对“初二现象”,家长应该怎么做? -------和孩子交心,和老师交流,和学校配合 做一个有品位的家长。视人视其友,要求孩子尽量与品行和学习都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交朋友,多向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学习。

做一个善于沟通的家长,默契配合,无事不成。常与班主任或授课老师就孩子的教育进行电话或信息交流,互相沟通,共同设计。教育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问题,敢于向领导和老师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不要把矛盾交给家长。 做一个积极而不消极的家长。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未来都是光明的。寻求孩子的闪光点,进步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督促。不说打击孩子积极性的话,不纠结孩子犯过的错。

做一个懂一点辩证法的家长。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搞好学习的第一因素是自己。

做一个很细心,不马虎的家长。看中结果,更注重过程。接送时要求孩子带回作业本并认真看一看,促进孩子养成习惯,平时学习要抓紧,不能大意。注意加强孩子假期中的管理,提醒孩子多接触健康向上的人和事,督促孩子每天都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5c62e29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