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业:读《孝经》有感

2022-05-24 08:05: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国学作业:读《孝经》有感》,欢迎阅读!
孝经,国学,有感,作业

读《孝经》有感

《孝经》篇幅不长,但是当我读《孝经》时,感觉就像是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腾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淀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条绳,牢牢的拴住与父母之间的情缘,弥漫的茶香是亲情的惠泽,默默的带我领略古时家国、君臣中的孝与忠···

中国的孝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孝道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关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正如《论语》中有一句话“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正如天地是万物之本一样,孝是人的根本,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美德。《孝经》中,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应该身体力行的。经过时代的发展,诚然,儒家孝道也有时代局限性的陈旧观念,夹杂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为子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三年之丧'等。

当我读到“事亲者,居上下骄,为下不乱,为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告诉我们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骄傲自大;身为别人的下属,也不为非作乱;身为普通的百姓,也不与别人争斗。身居高位却骄傲自大,最终会招致灭顶之灾;为人下属却犯上作乱,最终会遭受酷刑的惩罚;身为普通百姓却总与人争斗不休,最终会动刀动枪,互相残杀。如果居高位而骄、做下属而乱、处卑微而争这三种违背常理的不良行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猪三牲做成的美味佳肴孝敬父母,也不能让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尽孝道啊! 曾记得,著名作家毕淑敏告诉我们:“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接触的链条,一旦断裂,就无法连接,最可贵的是,孝是人们的责任和根基。我们更应该牢牢的铭记: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儿育女循环理,世代相传自古今。为人子女要孝顺,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贫才能出孝子,鸟兽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亲,爹娘不敬敬何人?养育之恩不图报,望子成龙自费心。

当我读完《孝经》我更是觉得孝是百善之首,孝道如果落实,百善自会落实,正所谓“孝道一开,百善皆开。”孝好比是百善的一把钥匙,我们之所以不能落实各种善行就是因为这些善行义举被我们锁在了自己心灵的阴暗处,而打开这扇门的钥匙就是孝道,我们能将孝道完全落实在生活中,其他的善行自然会现前。因为一个孝子不会让祖上蒙羞,他念念想到的都是如何悦亲,如何将祖德发扬光大,这样他自然会时时与人为善。这样的人有了能力自会忠君爱国,即使面对着巨大的诱惑也不会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孝道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根本。

孝道是世间一切善行义举的大前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够孝顺,

么他的任何善行义举都免不了有“沽名钓誉”之嫌,为人所不齿。正如《孝经》所言,“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理。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024866fd0a79563d1e729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