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岱的名士之雅、痴人之真与遗民之痛

2022-07-24 20:39: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张岱的名士之雅、痴人之真与遗民之痛》,欢迎阅读!
张岱,之雅,遗民,名士

论张岱的名士之雅、痴人之真与遗民之痛

作者:钱学薇

来源:《北方文学·中旬》2017年第03

摘要:《湖心亭看雪》出自张岱随笔小品文集《陶庵梦忆》。《陶庵梦忆》是张岱入清后追忆晚明的旧事旧物之作。展卷而览,尺幅之中牢笼了百态世相,方物风情、奇人异技 、娱游戏......宛若一幅幅晚明的社会市井风俗画。 虽事碎、人杂、篇散,却兼得名士之风流与市井之真趣,藏之有故国之思、蜀黎麦秀之悲矣。 关键词:张岱;湖心亭看雪 一、名士之雅

文章的前半部分,主要写张岱作为名士的高雅。张岱的名士之雅,首先体现在对事件与时间的选择上。世人眼中,西湖之美,在它的百丈湖光山色,在它的三千繁华春光。而张岱眼中,西湖之美,在大雪三日之后,人鸟俱绝之时,无踪迹、无声息,尘世的喧嚣都被覆于清冽的白雪之下,湖被山围、山被雪盖,自构成一个独立于外的清静世界。张岱选择去湖心亭,而不是赏雪,可见他并非附庸风雅之辈,而是真心喜爱西湖雪景。非但如此,他还要在夜色的笼罩下,更定之时方才去。久之,两声暂歇,宾主嗒然,茗冷灯残,形骸忽废,故知善言未发者无过孟子。(《四书遇》)大抵夜气之下,万物得以脱去白昼的喧嚣与诸累,还原生命纯任自然的本真状态。

张岱的名士之雅,还体现在对于出行行具的选择上。且其行无辙迹,止无所根。(晋棘《据船赋》),舟,既自由,又孤独,名士悠游岁月、任情山水,万千心绪都可以放诸在一叶偏舟之上。张岱置身小舟之上,本就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文人山水情结,眼前所见又是天地、山水茫茫一色,尽头处似乎是未尽的虚无,天地的俱寂又让人失去了对时间的掌控,一切都处于虚空的境界之中。在这样一种境界中,张岱超脱于外,同天地共观自身:惟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立于小舟之上的张岱在想些什么呢?是如苏轼所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 还是如庄子所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北游》)但不论何种,张岱的内在心境必定与此种外在之境产生了交流与共鸣。 二、痴人之真

文章的下半段,由景转而写人,着重表现张岱作为痴人的真情。张岱与人交往,自陈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深情、真气,既是张岱承袭自魏晋风流以来的名士风度的外在表现,亦是他集晚明徐渭尚情三袁独抒性灵以及钟谭师心之大成的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03f5d616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8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