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迷信数字7

2023-01-02 06:05: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 古人为何迷信数字7》,欢迎阅读!
迷信,古人,为何,数字

古人为何迷信数字7

2014-07-28 00:44:21

农历新年第7天为人日 中国农历新年正月的第7天,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在传统的节俗中,“7”所扮演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角色。古人过春节,俗称过大年,从正月初一到初七,都赋予了不同的节日含义。据晋董勋的《问礼俗》,从农历新年的第1天到第7天,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农历新年首月的第7天设为人日,最晚在魏晋时代盛行。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陟彼安仁。”

在农历新年的第7天,古人要吃用7种时鲜蔬菜做的七宝羹”;制作类似小人形状,时称“人胜”的佩戴物。而人日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登高,此俗为何而来需再考,但“人往高处走”正代表人日里的一种愿望。人日即人的节日,古人将农历新年的第7天设为人日,在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中或许能发现些秘密。

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1天至第6天,分别创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7天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天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虽然女娲造人仅仅是传说,但巧合的是,在西方的神话里,人类的诞生同样与“7”相关。不同的是,在西方“创世造人”传说里,人是上帝在第6天造出来的,比女娲造人早1天。第7天上帝休息,西方的一周为7天,据说由此而来。 结合中外造人的传说,设农历新年第7天为人日或许正是古人对人口增殖的期盼,因为这里的“7”已包含有“生”的意味。农历第7个月第7天为七夕节 农历七月的第7天,即七月初七,在古人眼里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七月的第7天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传说在这一天,恋爱中的男青年牛郎和女青年织女会相聚,此即汉应劭《风俗通义》中所说:“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为何牛郎织女只能在七月的第7天相会?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一会。” 据说,民间还有另一版本的传说,原来天帝本意是让牛郎织女“7天相会一次”,结果传话的乌鸦听错了,弄成了七月份的第7天才能相会一次。在此故事的基础上,还演绎出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但这个节俗无法得到现代天文学上的解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任一节气,都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位置而定的,有明确的坐标意义。而七夕节,除与月亮勉强有点儿关系外,与其他天体均无天文学上的关系。那么,唯一的解释是古人觉得“7”与其他数字不一样,由此形成了“敬7”心理,一年中的第7个月的第7天因为显得颇为神奇,促使了七夕节的诞生。七夕节是中国仅有的几个纯农历节日之一,因为节日的主角是女性,故又被称为女节或女儿节,也被视为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进一步分析,七夕节的原始意义应与人类生殖繁衍祈愿有关。汉魏时起,女子便有在七夕节这天晚上乞子、乞姻缘的风俗。晋周处《风土记》记载,时女子在七月七日:“守夜者咸怀私愿”。人死后第7天,亲属开始为其做七 在古代丧俗中,数字“7”同样十分神秘。至今,民间在亲人亡故后都有做七的风俗。所谓做七,就是在人死后,从第7天起,亲属每隔7天设斋会祭奠一次,前后7次,七七四十九天”结束。

民俗学上的解释认为,这与转世传说有关。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后7天就会转生,每7天为一期,期满后会再降生,所以死后第7天要为亡者设立灵座。若第一期后未得生缘,则要再等一期,如此这般,7期为限,49天后除灵。还有一种迷信说法是,亡魂通往阴间的路上有层层关卡,每过7天要过一道关口。为亡者做七,实是为了护卫其顺利到达阴间,免做孤魂野鬼。在第5个七天,亡者最受累,所以又以做五七最为隆重。

从做七的丧俗中可以发现,这里的数字“7”充满了悲情,与人日、七夕节中的数字“7”所关联的“生”、喜庆的气氛刚好相反。


古代早期,“7”在丧俗中的身份很尊贵。《礼记·王制》中有这样的说法:“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使用这种礼仪。为什么天子的丧礼规定7天停放灵柩,七月下葬?时人认为,“7”是王者的代表。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即《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出先秦帝王家对“7”的敬重。新石器时代随葬品中发现7孔刀 古人对数字“7”的迷信,在现代考古发现中也得到了证实。在已考古发掘出的多座早期古墓中,不时会从墓主人的随葬品中发现玉刀或石刀。奇怪的是,在这些刀的刀背上都打磨有7个圆孔,因此被称为7孔刀。

经测定,凡发现7孔刀的墓葬年代,一般距今3000年以上,远者在6000年以上。1956年曾在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期墓葬中发掘出了127孔刀。其后,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和江苏金坛三星村新石器遗址中均出土有7孔刀。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7孔刀均非生产、生活中的实用器物,出土的同时代的实用石刀都是无孔或是单孔、双孔,而无7孔的。由此可以看出,7孔刀是作为某种有象征意义的物品随葬墓主人的。

有专家分析,这里的“7”与死亡概念有关,是古人迷信“7”的反映。有人认为,在刀上打7个孔,缘于对北斗星的崇拜。北斗星由7颗星组成,连起来看如舀酒的斗,因处天际正北方故名,被古代天文学家划为“紫薇垣”。古人常以星象变化来预测人事吉凶,认为“紫薇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帝王死后会“升天”于此。明朝帝王死后其尸体被侧摆成七星状,便是北斗七星崇拜观念的反映。

然而,北斗星崇拜观念在新石器时代有吗?而且,为何7孔刀上的7个孔多直线排列而非北斗七星的造型?7孔刀之谜,至今未解。楼兰古墓沟

惊现“7道圈”墓群

7孔刀更神秘的还有太阳墓。

1979年在中国新疆楼兰古城西北面发现了一处3800年前的古墓群,后被命名为古墓沟墓葬群。这些墓葬中,有6座古墓所发现的现象,至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据已正式出版的考古报告,这6座墓每座墓都用胡杨木柱围成,每座墓围栏的圈数刚好是7圈;在围栏的四周,还安插有呈放射状排列的木桩。围栏和木桩,组成了“光芒四射”的图案,考古人员干脆称之为太阳墓。在太阳墓中埋葬的全是男性,有一具未腐男性尸体(木乃伊)头上所戴的毡帽上,还有用红色绒线排列成的装饰,所排列线条数也刚好是7条。

类似的神奇的“7现象”,在楼兰古城西南约175公里的小河墓地上也发现过。小河墓地是1934年瑞典人贝格曼发掘的,特征是墓上有许多树林般的木桩。

在女性墓葬旁边,多插有多棱形或圆形木柱;男性墓葬旁边,则插有船桨形状桩。学界分析,这些木桩代表生殖崇拜,圆桩象征男性生殖器,桨状桩则是女性生殖器的标志。

2000年后,新疆在对这片墓地进行全面考古发掘中发现,许多桨状木柱子上,横刻有7条平行的凹线。在包裹尸体毛毯上的木制粗大别针上,则刻有7道阴纹;包裹女尸的羊毛毯上,则缝有7条红色的装饰带,每条都由7条红色的羊毛绒线并排缝制在一起。

古墓沟和小河墓地上的“7”有什么寓意,一直是一个考古谜团,中央电视台曾专门就此作过报道,将神秘的“7现象”展示给观众。但“7”到底代表什么没有答案,唯一能肯定的是,“7”与生死概念关系密切,具有某种神秘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29433d561252d381eb6e1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