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钧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研究

2023-01-06 20:1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许钧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研究》,欢迎阅读!
可行性研究,原则,实践,翻译,许钧

许钧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颖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0年第01

【摘要】本文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译本为例,从译文的字词、语法句法、篇章主题出发,探索许钧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的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以期对译者的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翻译实践

【作者简介】刘颖(1997.03-),女,汉族,河北人,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纯语言层面的转换活动,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实践。在翻译的实践过程中,译者不应该局限于简单的文本之间的转换,而是要着眼于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文本的选择,对原文本的研究与理解,文本之间的语言转换和意义的传达。许钧认为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从实践角度来看,译者可以遵循去桎梏、重组句、建空间三原则,让意义在交流中得到再生。本文将以许钧提出的三原则为基准,结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的译本进行研究,分析三原则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月圆之夜所作,为抒发自己面对仕途的失意以及胞弟的离别,油然而生出的惆怅孤寂之感。但从感情基调而言,整篇诗词却非悲观为主,而是传递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积极情感。作为浪漫主义诗词的代表作之一,苏轼潇洒的行文风格和豁达的语言无不让人感叹诗词之美。

一、从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三个角度分析许渊冲译本

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的翻译三原则,旨在指导翻译实践过程,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有理可循。该原则指导下的翻译过程应该是一个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過程。去字梏从字词的意义层面切入;“重组句是从语法句法的层面对字词意义的重新组合;“建空间则上升到新的高度,即对原文思想主题所呈现的画面的再现。

1. “去字梏去字梏意味着译文要摆脱原文本中字词的牢笼桎梏。文本的意义表达并不是每个字词意义的叠加组合,而是一种意义的再生,故而译者在翻译字词的时候,要结合语境的意识,把单一的字词放在句子中、段落中,甚至篇章中来进行分析解释。下面来具体分析去字梏在所选翻译文本中的运用。诗词上阙第一句中的明月在译文中为“full moon”,并没有按照原文字词的表面含义翻译为“bright moon”“full”一词表现出了月亮的圆满,并带有团聚之意,照应了下阕中月有阴晴圆缺,结合整首诗词来看,极其贴切主题。琼楼玉宇指月中


宫殿,仙界楼台。许渊冲译为“crystalline palace”一词,选词的精妙之处在于“crystalline”一词在词典中有两种解释:“made of or similar to crystals”“very clear”,既符合原文中美玉之意;又暗含了琼楼玉宇作为月中宫殿人迹罕至、冷冷清清的特点,与下一句中的相照应。字在这里是自我欣赏的意思,译文没有选择“appreciate”一词而是用“play”来代替,更好地表现出苏轼在抑郁寂寞中自我排遣的情怀。下阕中的照无眠指月光照在没有睡意的诗人身上,但是译文采用了“sleepless bed”,更好地表现了清冷的氛围,从而反衬出了诗人的孤独感。

2.“重组句。重组句是指在去字梏之后对句子的重新组合。这就要求译者在把握原文所有字词的含义、神韵之后,根据译入语的语言规律,进一步破除语言的束缚。汉英两种语言存在巨大的差别,这就要求译者在进行翻译时,要准确把握中英两种语言之间的不同,以译入语的语言规律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汉语注重意和,英语注重形和,这就意味着译者在汉译英时,要按照英文的语句顺序和语态调整译文。上阙中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本来是疑问句,但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改成了陈述句,更加符合英语语言的思维规律。下阕开篇就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实则这是一个无主句,考虑到诗词的格式、韵律、美感等因素,故而省略了主语,月亮;但在译本中,译者明确点出主语就是“the moon”,可避免目的语读者在欣赏过程中的疑惑。

3.“建空间。从理论上讲,建空间,就是要在去除字梏、重新组句的基础上为目的语读者建立一个新的文本,使读者在阅读新文本的同时,可以获得同原文读者相似的理解空间。原文作者利用各种语言形式,借助上下文和语境为读者创造出一个想象空间,译者同样应该通过遣词造句,构建一个相似的空间。(许钧,2009)《水调歌头》这首词中,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和家弟的别离,在月圆之夜,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之中,而是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译文描绘出一个失意的诗人在月下独饮之景,孤独落寞却又不失超然洒脱。整篇译文无不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完美地传达了原文的主题思想,成功地塑造了同原文相似的空间。 二、结语

本文主要结合许钧翻译三原则分析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英译本,可以发现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翻译通常分为译前、译中以及译后三个过程,在译中这个过程中,分析原文的字词意义即去字梏,为第一步;意义的重新组合即组句,为第二部;为译入语读者搭建原文所要呈现的空间即建空间,为最后一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遵循该三原则的逻辑顺序进行翻译实践,但翻译的最终目的要上升到建空间的高度,即意义的再现。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39466baa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66.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