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品读

2022-04-27 09:17: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品读》,欢迎阅读!
白居易,闲坐,品读,看书,少年



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品读



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

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白居易

雨砌长寒芜,风庭落秋果。窗间有闲,叟尽日看书坐。 书中见往事,历历知福祸。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 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 我心知已久,吾道无不可。所以雀罗门,不能寂寞我。 也许白居易为人为官太忙碌,所以他对“闲”有一种特别的爱。他的诗有不少就写到对“闲”的独特感受。他在年轻时写过一首《晚秋闲居》:“地僻门深少送迎,披衣闲坐养幽情。秋庭不扫携藤杖,闲踏梧桐黄叶行。”白居易六十三岁时,在洛阳任太子宾客分司,写下《喜闲》一首诗,明确表达自己对“闲”的态度:“萧洒伊嵩下,优游黄绮间。未曾一日闷,已得六年闲。鱼鸟为徒侣,烟霞是往还。伴僧禅闭目,迎客笑开颜。兴发宵游寺,慵时昼掩关。夜来风月好,悔不宿香山。” 会昌二年,白居易以刑部尚书致仕,这年白居易七十一岁,他欣然写下《闲乐》:“坐安卧稳舆平肩,倚杖披衫绕四边。空腹三杯卯后酒,曲肱一觉醉中眠。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 会昌五年,白居易








七十四岁、虽年事已高,但爱“闲”依然,作《闲眠》:“暖床斜卧日曛腰,一觉闲眠百病销。尽日一餐茶两碗,更无所要到明朝。”不管是人生得意的时候,还是人生不得意的时候,不管是在职期间,还是丁忧之际,“闲”和白居易如影随形,不离左右。从白居易诗歌题目看,有:闲游、闲坐、闲居、闲眠、闲泛、闲行、闲步、闲题、闲放、闲饮、闲吟、闲咏、闲望、闲卧、闲出,闲忙、闲闷、闲适、闲独、闲乐,闲夕、闲园、闲宴、闲事、闲意等等。白居易在自己编的《白氏长庆集》中,将诗歌分为七类,闲适诗是其中之一。 白居易诗中之“闲”,是一种人生体验、也是生存智慧。他爱闲、乐闲、适闲,但他并不忘记在闲中对晚辈进行清廉家风的诗教。《闲坐看书贻诸少年》就体现出他的“闲教”。他在诗中写道:“劝君少干名,名为锢身锁;劝君少求利,利是焚身火。”名利是缰锁,富贵如浮云。“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白居易《感兴二首》之)如果一味贪图个人名利,甚至见利忘义,那名利就会成为捉弄他的缰锁,顺则生爱,逆则生憎。

所以,白居易在诗中告诫他的少年晚辈们:“多取终厚亡,疾驱必先堕。”这个警告出自《老子》:“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意思是 “所以说,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贪求利禄的人,必定喜爱宝贵的珍品,但是珍品藏








很越多,反而使人嫉妒怨恨,结果往往身遭横祸。”白居易化用老子的话,训导诸侄不要贪名逐利,是为了使他们保身免祸。因为狂热地追求名利,难免会丧身败家。

“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白居易《感兴二首》之一)。白居易在诗中训导诸侄“少干名”“少求利”,并把“名”“利”比作“锢身锁”“焚身火”,教育他们廉洁做人,不要成为追名逐利之徒,这不仅在当时有其进步意义,即使在今天对我们而言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890e62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