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学的重新解读

2022-12-19 13:21: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学的重新解读》,欢迎阅读!
经济学,视角,解读,重新,幸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学的重新解读

作者:张伟

来源:《经营者》2016年第10

斯密及其之前的经济学家认为,幸福经济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经济学乏幸福是找不准方向的,缺乏经济学的幸福是发展不好的。但是在之后的200多年里欧美等国家的主流经济学中,幸福却较少出现甚至完全消失。直到20世纪70年代,幸福才又重新被更多的民众、学者以及政府官员所重视,并且他们认为,幸福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从幸经济学的角度将传统经济学的成本、消费、财富、效用等术语进行再次解读,不但扩展了经济学的内涵,也使政策更贴合民众的真正需求。 关键词 幸福经济学 财富 效用 消费 研究 一、前言

西方经济学的主流从罗宾斯开始便深陷理性人假设中,致使之后的经济学家对于幸福几乎是完全不知道,从而出现了价值无涉的错误判断。自从伊斯特林悖论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启蒙运动之后的社会对道德的丢弃,专注于功利,使自身陷入了无法解决的道德困境。对此,伊斯特林直接将其研究方向定位于幸福,同时其他国家实行的将物质与精神生活相并重的理念,都为经济学在幸福方面的研究做好基础,也开创出了经济学新的研究方向,即幸福经济学。

二、重新解读财富

自古希腊到古典经济学,再到现代经济学,财富的内涵与外延都在不断被丰富,经过了单一到多元、具体到抽象、物质化到非物质化的不断演变。幸福经济学理论认为人的幸福不仅仅是对财富的生产,还应该包括财富的分配、对人的欲望的满足,人口、环境因素,还有其他一些定性标准。因此,幸福经济学主张的是广义的财富论,在物质上,不单包括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劳动力以及商品,还包含愈发稀少却依然是无偿的自然资源,如空气、阳光等。在精神上,不但含有知识对于人类进步的作用,还要包含人类灵魂所能感受的每个部分,诸如公平感、安全感、幸福感等诸多主观价值。色诺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克思等财富思想,就是幸福经济学对财富的最好阐述。[1] 三、重新解读成本

幸福经济学经济学的成本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古典经济学通常讨论的是生产成本,而新制度的经济学则对交易成本进行主要的探讨。行为经济学通常是对心智成本的探讨,而人本经济学则主要对生命的成本进行探讨。这些成本理论从不同角度来对经济学中关于稀缺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的问题进行讨论,为幸福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古典经济学主要是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与物间的关系进行考察,新制度经济学主要是对人与人间的成本进行考察。行为经济学主要是对经济行为内部的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考察,人本经济学主要是对人对经济终极目标的考察,表现的是人类行为所具有的终极性。[2]随着经济理论的不断发展,成本理论也在不断地被丰富。这展现的是经济学对人类价值观的恢复,同样也是人本主义的具体体现,给幸福经济学出了全新的微观解释。 四、重新解读消费

西方传统主流的消费观念,仅仅局限于在市场中交换和生产劳动力以及商品对人类需求方面的满足。事实上,人们的幸福需求并不仅仅局限于此,诸如大自然为人类所提供的白云蓝天、青山绿水、阳光等资源,以及感情、友爱、尊重还有对美的感受等,均是我们需要消费的内容。从广义上来说,人类在消费时不但有着市场行为,还有许许多多的非市场行为,实际上就是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容,这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精神到物质不断转化的过程。古经济学在消费上有着浓厚的人文色彩,不仅包括收入消费,还有满足道德的消费。幸福经济学使消费又恢复到注重社会结构等因素对消费行为的作用上,显示出经济学的核心转变为对人的最终目标的关注上。因此,幸福经济学认为要确立的是广义的消费观,可以实现快乐的消费,合理取舍生活,健全社会协调机制,提供重要而基础的原则。[3] 五、重新解读效用

传统经济学家以及早期哲学家确信,效用是可以进行度量的,含有精神和物质的内涵,人类的幸福可以通过对快乐的加总来获取。但是在其他一些理论以及学科面前,尤其是在心理学方面的探索下,效用的内涵有重新回到了本质,即效用可以从主观幸福感形式上从基数的角度进行衡量。这就处理了经济学所面临的效用的测量、计算以及物质化的问题,避免了经济学个人到社会效用最佳化的艰难求证,也避免了效用对幸福水平有限的表现。因此,主流经济学始终在尝试将效用函数加以扩展,以对人们的幸福进行解释。实际上,效用与幸福有着诸多不同的含义,幸福比效用的内容更加丰富。幸福经济学要通过幸福而非效用来对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幸福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其他的仅仅是手段。 六、重新解读方法

主流经济学历经了古典、边际、古典分析法过程,对于幸福的衡量也经过对快乐加总发展为对货币加总最后形成对幸福加总的过程,幸福经济学不是对福利基于收入理论的替代,而是经济学中幸福更加丰富的测量方式的补充。幸福经济学以明示偏好为基础,对主观的幸福感进行分析和测量,从而解决幸福问题。仅仅是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表达,使结果更加接近实际的幸福水平。幸福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直接对准幸福,同时使用幸福指数来对以往的效用函数进行代替,对个人幸福水平与国民幸福水平进行衡量,并建立一套合理的体系来对人类的幸福进行研究。[4] 七、重新解读政策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768af9896c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